地方

把农技培训会开到农田里

2019.03.06

近日,笔者专程到一位朋友的果园参观。他高兴地说:“今年比去年增收了5万多元,明年的果品等级和总体产量还会有质的飞跃。这是因为去年我花了2千元,从广西请来一位葡萄专家在果园现场指导了几天,解决了不少多年来自己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多年前,朋友所在的县把葡萄种植作为农业龙头产业来发展。现在,该县有上千户葡萄园主。虽然每年县里都会组织种植户进行知识培训,但培训时间只有半天,有时只有一两个小时就草草结束。因此,老种植户学不到新内容,新种植户消化不了新知识,没有入门的人更是云里雾里,培训会渐渐地流于形式。

笔者建议,首先,应该把培训会“搬”到果园里去。大部分种植户原先是种水稻的农民和近年来返乡务工的年轻人,没有种植葡萄树的经验,文化水平有高低,接受能力有强弱,仅用课堂式培训效果不佳。即使解决了普遍性问题,也解决不了特殊性问题,尤其是该县的葡萄产业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多数种植户的种植水平已经不在初级阶段,提升葡萄的质量等级应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其次,采取导师带学生的方式进行逐个辅导。虽然该县地域不广,但各乡镇村组的地力、土质不同。另外,各家各户的人力财力投入有大小,对病虫害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也不一样,如果能像笔者的朋友那样,在自家果园里接受专家一对一培训,经济效益必定大大提高。最后,有计划地进行轮训。该县的“葡萄产业办公室”有5个人,其中3名技术员。如果技术员都进村入户,一个月下乡15天,一天指导两户,一年内就能确保将全县上千户种植户都能手把手培训一遍,那样的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肖黎明)

  • 职业培训
虽然每年县里都会组织种植户进行知识培训,但培训时间只有半天,有时只有一两个小时就草草结束。因此,老种植户学不到新内容,新种植户消化不了新知识,没有入门的人更是云里雾里,培训会渐渐地流于形式。 笔者建议,首先,应该把培训会“搬”到果园里去。大部分种植户原先是种水稻的农民和近年来返乡务工的年轻人,没有种植葡萄树的经验,文化水平有高低,接受能力有强弱,仅用课堂式培训效果不佳。即使解决了普遍性问题,也解决不了特殊性问题,尤其是该县的葡萄产业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多数种植户的种植水平已经不在初级阶段,提升葡萄的质量等级应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