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就业质量

2019.02.28

过了正月十五,各地陆续迎来了返工的高峰期。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22岁的马临骅仍在为找一份好工作而努力。他来往于各个招聘会,渴望找到一份工资高、福利好的操作工工作。“我理想的薪资标准是每个月6000元,能支付这个薪资标准的岗位都以技术工为主。如果我能掌握一门技能,工作会好找许多。”马临骅说。

马临骅道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声。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求职者的技能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以80后、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提升有着强烈的渴望。不久前,人社部印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将对1亿多名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技能提升行动。

1

技能人才需求大,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意愿强

——开展技能培训具有现实必要性

“普通操作工,每月3500—4000元;设备技术工,每月6000—7000元,有住宿、用餐补贴。”2月16日,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举行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上,天水市福雨塑业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吸引了众多想要在家乡就业的本地求职者驻足。

“之所以岗位薪资有区分,是因为技术工人要同时操作两台过塑机,需要经过1—2年的培训才能上岗;普通的操作工只负责产品的包装封存。”福雨塑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大量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生产萎缩或转型升级,导致传统制造业岗位需求减少,但技术工岗位需求却增多。

安徽省人社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招工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招熟练工难、招高级专业人才难;企业缺少高级技工的比例已达到42.3%,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求人倍率为1.91,远高于其他人员。

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企业用工需求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技能人才总数已占企业用工总数的23%,86%的企业有技能人才需求,27%的企业认为技能人才招聘有相当大的困难,集中体现在智能设备操作员、裁剪缝纫工和数控机床操作工3个岗位。与之相对应,企业技能人才的平均薪酬为6070元,比普通操作工高2000元左右,薪酬每年增幅为13%。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表示,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体现出的特质是“两高、两强和两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技能提升意愿强、创业意识强;就业稳定性低、技能水平低。

新生代农民工强烈的技能提升意愿,成为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农民工、培训机构、用工单位参与到培训中来,实现培训的普遍、普及和普惠具有现实必要性。

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实现农民工、企业的双赢

提升农民工技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技能培训成为其中重要一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与往年相比,接受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数量占比大体持平。

“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意愿很强,急需政府和培训机构实施覆盖面更广、内容更接地气的技能培训。”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张丽宾表示。

为扩大技能培训的覆盖面,人社部此次印发的《提升计划》从多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对于准备就业的人员,该文件提出对登记培训愿望的农民工,在1个月内提供相应的培训信息或统筹组织参加培训。对于已就业人员,该文件提出鼓励企业重点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强调加强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爱岗敬业,追求精益求精。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该文件提出精准掌握就业困难人员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优先提供技能培训服务或技工教育。对于拟创业和创业初期人员,该文件提出重点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对于已创业人员,该文件提出持续开展改善或扩大企业经营的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和企业经营指导。

“通过政策引导扩大培训规模,旨在将农民工培养成为高技能、高素质、稳定就业的劳动者,实现农民工与企业的双赢。”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表示,2018年人社部在全国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要求各地将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工作要体面,薪资要有面,技能要提升,生活要便利,娱乐要充足。”无锡威卡威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李敏道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求职期望。“为此,很多企业特意优化了内部环境,专门为年轻人设置了技能培训计划,以吸引更多人到岗。”

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和方式有待创新

——需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当前,技能培训已成为大部分农民工广为知晓的名词,在他们眼里,技能培训还存在哪些不足?

“村里组织的培训,针对性不太强。找工作的时候,我说经过了培训,可企业这边也不认。学过的东西和上班要用的技能有较大差距,到了工厂里还得再学。”甘肃省陇西县和平乡的农民工张宝权说,技能培训的针对性较差,学习的内容在工作上往往派不上用场。

对此,张丽宾认为:“政府组织的农民工培训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农民工群体的所思所想。”张丽宾表示,农民工想接受什么培训,希望接受什么样的培训形式,想学到什么培训内容,都需要政府经过充足的调研形成具体的解决方案。

企校合作、工学一体化无疑是更接地气的培训方法。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介绍,新的培训方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集中授课、填鸭式教学等模式,逐步推广企校合作、工学一体化、“互联网+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包、多媒体资源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张丽宾建议:“在培训内容方面,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开展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量大、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能培训,促进他们成为产业工人。”

此外,《提升计划》还提出扩大培训供给,明确提出要通过政府示范激励,带动社会培训资源参与;逐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推动落实劳动者自主选择、按标准领取补贴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赵泽众)

  • 技能培训
新生代农民工强烈的技能提升意愿,成为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农民工、培训机构、用工单位参与到培训中来,实现培训的普遍、普及和普惠具有现实必要性。 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实现农民工、企业的双赢 提升农民工技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技能培训成为其中重要一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与往年相比,接受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数量占比大体持平。 “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意愿很强,急需政府和培训机构实施覆盖面更广、内容更接地气的技能培训。”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张丽宾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