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

四川珙县:创建就业扶贫示范村 探索就业扶贫新模式

2018.12.19

四川省珙县按照“一村一亮点、一乡一特色”的思路,立足实际、整合资源、综合施策、全面发力,高标准建设就业扶贫示范村,充分发挥脱贫一村、带动一片的示范引导效应。今年重点建设的珙泉镇中心村、石碑乡红光村等贫困村全面实现了居家就业收入高,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目标。

一、 实现“三个到位”,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该县成立县、乡镇、村社三级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上下联动共管,建立领导工作机制。同时,每个就业扶贫示范村配备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或就业扶贫专员,选聘2名贫困劳动力作为就业扶贫服务员,确保机构人员到位。二是建立“一库五名单”即农村贫困家庭劳动者实名制登记信息数据库和职业培训名单、创业名单、企业吸纳就业名单、转移就业名单、公益性岗位安置名单,做到数据清、底数明、情况准,确保精准识别到位。三是建立有统一标识的就业扶贫工作站,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施设备,接入宜宾公共招聘网,确保硬件设施到位。

珙县建设规范的基层就业扶贫工作站

珙县建设规范的基层就业扶贫工作站

二、 开展“四项行动”,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开展转移就业促增收行动。市县联动招聘、就业援助月招聘、X培训+微型招聘和送岗入村流动招聘相结合,切实帮助贫困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2017年全县转移就业15.8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16亿元。二是开展技能培训强素质行动。多部门联合开办“农民夜校”,开展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突出“土专家”作用,培育“麦杆画制作”、“蜡染”、“珙石雕”等地方特色培训品牌,提升培训实效。2017年,全县开办培训班49期,培训学员2611人,其中建卡贫困劳动力1438人。三是开展创业致富带脱贫行动。把贫困户装进产业,把产业包装成项目,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农户”、产业返包等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如珙县鲜山柠檬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蚕桑扶贫产业示范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开展公益性岗位兜底行动。因地制宜开发村级治安联防、卫生保洁、道路维护、劳务开发信息采集等岗位,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每个贫困村不低于6个,全县新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363个。

珙县“春风行动”跨省联动现场招聘会2

珙县“春风行动”跨省联动现场招聘会

珙县苗族蜡染助力贫困人员创业就业

珙县苗族蜡染助力贫困人员创业就业

三、 狠抓“三个强化”,压实扶贫责任。深入开展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应奖尽奖、应补尽补,强化政策落实;建立就业扶贫任务、问题、责任“三个清单”,实行定期交账,强化责任落实;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的“两包”帮扶工作,干部职工每月至少下乡进村一次,结对帮扶,强化包扶作用,提升就业扶贫实效。

珙县扶贫示范村养蚕户蚕茧喜获丰收

珙县扶贫示范村养蚕户蚕茧喜获丰收

  • 扶贫
  • 示范
  • 贫困
  • 珙县
川省珙县按照“一村一亮点、一乡一特色”的思路,立足实际、整合资源、综合施策、全面发力,高标准建设就业扶贫示范村,充分发挥脱贫一村、带动一片的示范引导效应。今年重点建设的珙泉镇中心村、石碑乡红光村等贫困村全面实现了居家就业收入高,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目标。 一、 实现“三个到位”,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该县成立县、乡镇、村社三级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上下联动共管,建立领导工作机制。同时,每个就业扶贫示范村配备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或就业扶贫专员,选聘2名贫困劳动力作为就业扶贫服务员,确保机构人员到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