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全国就业工作会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以来,吉林市就业服务局紧扣时代脉搏,适应就业新形势、新变化,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探索和实践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大力鼓励创业促就业,逐步实现了就业服务信息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奏响了就业工作新旋律。
信息化让就业服务更快捷
永吉县双河镇苇子沟村的张玉雪到村里小超市购物时她看到在一个信息板上贴满了“二维码”,超市老板告诉她,用手机扫一下就能找工作。这可是个新鲜事,她拿起手机扫了几个,正好镇里有个超市要招服务员,离家也就10多里地,她通过手机上显示的联系电话与对方联系,找到了这份工作,1800元一个月虽然不多,但孩子的花销是足够了,工作照顾家两不误。
为解决前期就业服务因手工作业而产生的收取证明材料复印件多、档案台账繁琐、各级就业服务平台信息流通不畅、企业用工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不匹配和统计数据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吉林市就业服务局将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实现信息化管理确定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申请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专项资金项目,2011年采用联通虚拟拨号方式建设内网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各县(市、区)的各个社区,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就业困难人员管理、社保补贴管理等14类58个业务项、306个业务子项,将就业创业工作全部纳入到系统管理之中。服务对象在社区只需提供身份证等要件就可以办理各项业务,实现了就业服务信息化管理。2016年,按照人社部和省政府“互联网+”的新要求,对原有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了吉林市公共就业服务网,吉林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吉林市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吉林市创业就业服务云平台,“一网三平台”。市本级和县(市、区)在网上和微信平台上可同步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供需对接、在线指导、远程招聘等相关就业业务,2018年微信平台关注用户达到8.2万人,发布就业岗位9.45万个。目前微信扫码找工作、远程视频找工作、自助终端办业务己成为公共就业服务的主流。
精细化让就业服务更贴心
在学校就能得到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以便谋划好将来就业的发展方向,在与吉林市就业服务局的职业指导师交流后,吉林省工业技师学院的王喜鹏准备到江苏昆山工作,到南方的大企业工作一直是他的梦想,既可以专业对口,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之后,他通过市人力资源市场的远程面试系统与昆山光腾光电有限公司的HR进行了面试,现己入职工作,每月的收入达到了5000元。这只是吉林市人力资源市场开展职业指导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村屯“四进”活动的受益者之一,2018年以来,通过“四进”专项活动为各层面群体提供职业指导2400余人次。
为对服务对象提供精细化就业服务,吉林市就业服务局培育了142人的专职职业指导队伍,组建市县两级“职业指导四进小分队”24个。通过建立就业指导案例库、成立职业指导室、引进了先进的职业测评系统、开展网上就业指导,培训企业用工指导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供求双方合理匹配,不断解决供求双方的实际困难,提高就业质量。在对高校毕业生的指导中,主要是帮助毕业生正确选择就业、创业、升学、留学等发展方向,从学历、特长等方面综合分析,引导其从低端就业做起,积累经验后再二次选择职业。在企业用工指导中,侧重与企业共同分析招工难和留人难问题成因,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在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员工权益、改善生产条件、提供技能培训机会、建立企业文化和改善招用工方法上下功夫,化解招工难题。同时,针对不用类别群体组织女工就业专场招聘会、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会等各类专场招聘会、对接会和网络招聘会。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对接平台。仅2018年就召开各类招聘会459场次,服务求职者11.22万人次。
成立就业援助指挥中心,建立“一对一”援助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组建就业援助员、就业援助协理员和督办员三支队伍、实施援助“八步工作法”,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动态管理,分类指导,精准援助是吉林市就业服务局“1238”就业援助法的主要内容。组织各级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开展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大走访活动是吉林市就业服务局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打通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具体体现,仅2018年就业援助月期间,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2247户,帮助1094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
专业化让创业者插上成功的翅膀
蛟河市民主街道金星村王文波与吉林市创业指导专家团队的农科院种养植专家李恩彪结成了帮扶对子,在专家的指导下,他选择将茼蒿、草莓、柳蒿、西红柿、黄瓜的反季种植作为创富项目,通过种植反季蔬菜他的年经济收入达到了5万元,率先走上了创业致富路。
创业是就业之源,为引导和扶持更多的城乡劳动者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吉林市就业服务局确定了培育创业主体、启动创业引擎、叠加创业政策、构建创业载体、强化创业服务的总体工作思路。组建百人项目评审、专家指导等服务团队,建立吉林省首家创业指导室,为创业者诊脉开方。建立专家评估论证的完整创业项目推介体系,多渠道征集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网站、微信等媒介向社会展示、推介。相继举办“十业聚星、百企示范、千人创业”、“电商创新创业周”、“江城创业榜样评选”、吉林市两届创业创新大赛和吉林市创业成果展等多项创业活动,展示创业者的优秀项目和风采。举办了项目路演、创业沙龙、案例分析会等灵活多样的创业活动,进一步提升创业者创业能力,领跑创业加速度。建设了3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和7个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
打出政策组合拳。相继制定下发了《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启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和《吉林市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技能提升、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发展家庭服务业、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等方面细化政策措施,精准发力,以政策驱动更多的农民转移就业或返乡下乡创业。
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助推器作用,率先在全省开展银行直贷、第三方反担保业务,将创业担保贷款与脱贫贷款做到了贷款做到了有机结合,实现资金有效利用,最大限度的解决创业者的融资难题。2002年以来,全地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87亿元,扶持3.51万名创业者成功创业,吸纳和带动20.86万人。吉林市丰满区庆丰乐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栽培草莓、大樱桃、火龙果等经济水果,长期以来,融资难成为了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所在。2016年,他申请了吉林市创业担保扶贫贷款,300万元的资金注入为合作社的发展增加了新动能,目前,该合作社己被确定为吉林省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吸纳和带动就业达到了120人。(吉林省吉林市就业服务局 孙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