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六岗村的梨园进入采摘旺季,金黄色的梨果挂满枝头,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谁也不会想到,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六岗村果园总经理吴明能说。 2010年, 他将这块土地流转过来,经过复垦和深耕修整,打造经果林基地,让昔日的荒山坡地变成了村民增收脱贫的 “金坡银地”。
返乡创业让荒山披绿装
2010年春节,吴明能从上海市松江区回乡过年,发现村里500多亩林场一片荒芜。一打听,原来是承包林场的负责人亏本跑路了,留下这个烂摊子。
“当时村里没能力将这块山地复垦,地就这么一直撂荒,长满了杂草杂树。” 六岗村党总支部书记施加丰回忆道。
从小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吴明能坐不住了。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上海的超市生意,回乡打理这块土地。但是父母和妻子都不赞成: “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放着年收入20多万元的生意不做,回来捏泥巴团,图的是哪一样?”
“眼下国家提倡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实行资本下乡,农业项目将来一定会有发展前途。”吴明能说服家人,回到村里,办理了土地流转手续,以每亩140元的价格,签定了30年承包合同。
当年春节一过,吴明能就把家搬到了山上,经过两个月的艰辛劳作,终于将这片荒芜的土地整治完毕。 在上海农科院专家的建议下,吴明能决定种植 “黄金梨”。 当年10月, 他带着5万棵梨树苗回到村里。
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种植方法,吴明能的梨园收成不错。 “我种的梨树株距4.5米、 行距4.5米, 看起来很稀, 但稀植果树不容易生病, 加上光照足, 果实大、 甜度高、 口感好, 销售自然不愁啦!”吴明能笑着说。
农旅结合让果园变景区
今年国庆假期,梨园迎来一波又一波的采摘客,吴明能心里乐开了花。 “从前梨子成熟,要雇人采摘,再运到集市上出售。如今客人上门采摘, 光人工费就省了不少。现在来采摘的游客数量是以前的八九倍,有的客人一次能买一二百斤梨!”吴明能说。
目前, 果园里还套种了蓝莓、桑葚、 丑橘等本地市场少见的水果, 均采用无污染的生态技术种植。 同时, 园里还建起10多座别致的小木屋,为前来采摘的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游客进入果园体验丰收,不仅增加了果园的收入,也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有创意的农家乐搬到了林间,有经济头脑的商贩在林下摆起了摊位,卖小吃、卖土特产。 “卖土鸡、花生、红薯等土特产, 一天能赚300多块钱哩!”村民张大爷笑着说。
带富乡邻让梨子成致富果
近两年,吴明能在周边流转了1000多亩荒山坡地, 打造生态果园, 并为村民免费送树苗、 送技术, 带动当地群众一起种水果致富。 吴明能还成立了果业合作社,把散户集中起来,抱团发展,同时上马冷库和水果罐头生产线项目,走产供销一体化路子,让乡亲们靠山吃山,过上好日子。
六岗村民詹玉银对此感受颇深。多年前他家是全村最穷的一户,家里的3个孩子和老人需要照顾,让他没有精力外出务工。在吴明能的帮助下,他在山岗上种起了梨树。“我一开始就在梨园里搞梨枝嫁接,后来组织起了工作队,现在自己还种了5亩梨园。 ‘黄金梨’ 品牌做大了, 果子也不愁销, 现在一年卖梨子能收入三四万元, 赏花季一个月也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据了解, 该村有20多户共计50多人去年底全部摘下了 “贫困户”帽子。
在吴明能的带动下, 全镇已建起1000多亩梨园。 白湖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 该县政府投入100万元, 使全村上千亩梨树得到了改良; 去年5月, 六岗村实行 “经果林产业联盟+贫困户” 模式, 通过解决销路、 就业帮扶、 入股分红等一揽子帮扶措施, 带动贫困户脱贫。 “脱贫路子走对了, 村民信心更足了, 只要坚持下去, 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该负责人说。(钱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