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跨越———
10月17日, 第5个国家 “扶贫日”。 站在历史节点回望, 我国扶贫事业的成就举世瞩目, 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脱贫攻坚已到啃硬骨头、 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今年以来, 人社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等决策部署, 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就业扶贫、 技能扶贫、社保扶贫、 定点扶贫四个专项组, 强化精准发力, 加大扶贫力度, 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就业扶贫:聚力造血, 增强致富内生动力
小到葫芦, 大到花瓶, 这些惟妙惟肖的山核桃工艺品都出自河北省巨鹿县陈者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8岁的残疾小伙陈灵涛之手。
今年5月, 陈灵涛和乡亲们来到就业扶贫车间, 发挥之前在就业培训班所学特长, 开展山核桃加工与销售“一条龙” 服务, 让小小山核桃成了“金疙瘩”。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更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 就业一人, 脱贫一户。 人社部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就业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
今年, 人社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的通知》, 从大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积极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大力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 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等方面提出支持性政策措施。 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累计帮扶85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比2017年底新增就业259万人。
扶贫劳务协作深入推进, 城与乡、 省与省的联系日益紧密: 2018年, 人社部印发 《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劳务协作提升劳务组织化程度的通知》, 落实输出地主体责任, 强化输入地帮扶责任, 深化扶贫劳务协作机制, 开展劳务品牌征集活动。 纵横交错的 “劳务输出” 经纬线正在全国铺展, 如上海、 北京等城市举办招聘会、 开展培训班, 积极推进对口支援合作等。
贫困地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 人岗距离缩短: 一年来, 人社部组织开展 “春风行动” “就业扶贫行动日” 等活动, 为贫困劳动力送政策、 送岗位、 送信息; 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行动, 开发建设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等。今年以来, 各级人社部门累计为贫困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231万人次, 职业指导219万人次, 创业服务85万人次。
就近就业、 返乡创业成为趋势,梦想既照亮现实也造福故土: 全国各地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 加强扶贫车间、 社区工厂、 就业驿站、 卫星工厂等就业扶贫载体建设; 另外, 返乡创业园建设风生水起, 支持农民工、 大学生、 退役军人及创富带头人返乡下乡创业带动就业脱贫的效能也在持续显现。
技能扶贫:以智扶志, 阻断贫穷代际传承
走进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后,吉首市马颈坳镇洋田村孤儿张小勇的命运由此改变。 一年前, 小勇被该校“青苗班” 建筑装饰装潢专业录取。在过去的300多天里, 他就像破土而出的青苗, 尽情吸收知识的阳光雨露。
“我校每年招生800人左右, 其中有300人来自南疆贫困家庭。” 新疆阜康技师学院院长石丽表示, 对南疆四地州的生源, 学校全面落实 “三免一补” 政策, “孩子们特别喜欢烹饪和汽修专业, 在这安心学习, 就业率能达到98%。”
无论东中西部, 技能扶贫鲜活生动的实践在全国随处可见。 今年, 人社部印发 《关于进一步做好技工院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完善招生和学生资助政策措施。
今年1-8月, 全国技工院校新招收贫困家庭子女3.2万人。 技能脱贫不仅为贫寒子弟打开了机会大门, 助其展翅高飞, 还将甘霖撒向田间地头,帮助贫困劳动力 “端牢饭碗”。
今年, 人社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印发 《关于开展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的通知》, 统筹利用各类优质职业培训资源, 开展精准有效的培训服务,做到 “应培尽培、能培尽培”。
另外, 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 高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行动等一系列职业培训行动计划在全国开展。
上有部署, 下有落实。 各地坚持就业导向和精准扶贫, 根据贫困劳动力需求, 就近就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服务。据统计,今年1-9月, 全国人社部门已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119万人次。
社保扶贫:扩面提标, 精准施策做好文章
为充分发挥现行社会保险政策在社会保险扶贫中的作用, 助力贫困人员脱贫, 2017年, 人社部会同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印发 《关于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扶贫工作的意见》。 目前, 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出台社保扶贫文件。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 全国60岁以上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贫困人口超过1923万人, 享受代缴保费的贫困人员超过1483万人,代缴总金额超过14.9亿元。
与此同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今年, 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印发 《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印发 《关于2018年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 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70元提高到88元。 今年以来, 有22个省份确认进一步提高省级基础养老金标准。
今年, 人社部印发 《关于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在深度贫困地区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 提高企业稳岗补贴标准、 放宽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 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 人社部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 全国工伤保险新开工项目参保率98.55%,在建项目参保率98.5%, 以防范因失业、工伤致贫返贫。
寒来暑往, 全国各地社保工作者驰而不息, 将目光从 “量” 的增长、 “面” 的扩展延伸至管理服务“数” 的精准、 “质” 的改善、 “效能” 的提升, 为贫困群体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人事人才扶贫:深耕筑梦, 集结基层一线尖兵
“有专家手把手教我技术, 有领导帮我转变观念, 有困难随时有技术人员过来解决, 我和家人彻底改变了命运!” 云南省玉溪市建兴乡老箐村贫困人员鲁卫平感慨。 这两年, 通过种植重楼, 他不仅如期摘帽, 还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近年来, 人社部在人事人才扶贫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进展:
———做好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 会同中组部印发 《关于进一步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
———加强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指导贫困地区实施职称制度改革, 目前, 各地基本出台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落实职称倾斜政策。
———向贫困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 会同中组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组织实施好高校毕业生 “三支一扶” 计划, 实施2018年 “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计划, 开展 “三支一扶” 计划助力脱贫攻坚主题培训, 并新增1000个中央财政补助名额主要用于贫困地区。
决战贫困, 人才济济, 胜利可期!
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 人社部印发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在全国人社扶贫领域开展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推动任务落到实处……回望来时路, 全国人社系统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最高价值追求,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完善政策措施,不断推动人社扶贫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展望新三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吹响嘹亮号角, 《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压下千钧重担。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征途正酣, 人社人将勇毅笃行, 继续以进取精神开辟美好未来, 以真挚情怀传递动人温暖。
图为8月14日, 在河北省黄骅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班上,学员们在学习手工编织。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图为9月7日,工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一家服装加工厂的扶贫车间缝制衣服。 这个 “厂房式” 扶贫车间吸纳100人就业, 其中30人是通过易地搬迁工程安置的贫困户。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