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陕西省勉县与江苏省海门市开展扶贫劳务协作纪实

2018.08.29

“每天有50元收入,还可以在基地里免费学习养殖技术,年终还有分红哩!”日前,陕西省勉县周家山镇黄沙社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刘新安高兴地说。中奥特色小龙虾养殖基地落户黄沙社区后,刘新安就到基地务工。像刘新安这样的贫困劳动力,该基地里还有16人,他们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

中奥特色小龙虾养殖基地是陕西省勉县与江苏省海门市开展劳务协作后,从海门市引进的项目。

勉县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上游,海门市靠近长江入海口,“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是两城地理位置最好的写照。开展苏陕协作是加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重大战略,远隔千里的海门市、勉县因此结缘走到一起。

作为海门市的对口帮扶县区,勉县抓住结对帮扶的机遇,从“送出去”和“请进来”两个方面,不断促进本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把本地贫困劳动力“送出去”

两地劳务协作关系建立后,勉县聚焦海门市的用工需求,成立了由县政府牵头,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人社、扶贫、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对两地劳务协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

该县与海门市签订了《劳动力资源互补合作意向书》,制定了《赴海门务工转移就业工程实施方案》,主动收集海门市的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创建求职需求和岗位供给清单。勉县列出专项资金,支付务工人员体检费、路费,及时将有外出务工愿望的贫困劳动力送到海门市就业,形成了政府搭台对接、部门合力攻坚、群众踊跃参与的工作格局。

30岁的黄超和杨芳妹是赴海门市务工的一对夫妻。他们家中有5口人,以前住在3间土坯房,2017年在政府危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下翻修了房屋。夫妻二人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捉襟见肘。

“多亏政府帮我们联系了务工点,免费培训技术后我们直接上岗。我们要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已在海门市打工几个月的黄超信心满满地说。截至目前,该县共有1200余名贫困劳动力到海门市就业,他们人均年增收可达4万元以上。特别暖心的是,海门市还为勉县务工人员提供宿舍、安排子女入学。

在2018年勉县“春风行动”就业扶贫暨苏陕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当天,现场有1830人达成就业意愿,其中赴海门市就业526人,包括203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随后,首批25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乘坐免费长途大巴车赴海门市悦来镇的鑫海腾线缆、三阳运动器材、奔时代帽业等企业务工。截至目前,两地在该县组织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扶贫专场招聘”等就业服务活动2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000余人。

此外,勉县还有针对性地开展转移就业前引导性培训,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实行定向培训。截至目前,该县共培训贫困劳动力328人。

将江苏企业“请进来”

中奥特色小龙虾养殖基地由海门市的企业家孙文荣投资兴建,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进行开发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入企务工、收益分红、订单生产4种模式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南通玺粮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勉县中坝村建设玺粮生态农业园,已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175人增收脱贫。此外,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的海门勉县协作产业园PPP项目、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旅游开发项目等正在加紧落实。

近年来,勉县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海门市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与该县资源联姻,组织招商小队多次赴苏州市、南通市、海门市招商引资,与一大批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落实苏陕扶贫协作资金14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600万元,扶持项目14个。

“每天我把儿子送到幼儿园后就到这里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还能顺便照顾家里。”28岁的勉县贫困户冯维青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弟弟和上幼儿园的儿子,无法外出务工。政力制衣有限公司为冯维青在家门口工作提供了机会。经过免费培训,冯维青很快就胜任了这项工作。政力制衣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和陕西省签署的28个扶贫协作产业项目中首个投产企业,总投资达1亿元,已安置当地劳动力近百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占总数的1/5。

“从注册登记到人员招聘,勉县有关部门一直给我们‘开绿灯’,不到5个月就建成投产了。”政力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岩业说。

为服务江苏企业来勉县投资兴业,该县成立就业扶贫服务中心。该中心是首个面向江苏企业的公益性、综合性服务平台,重点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人员和来勉投资的江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了“送出去”到“请进来”的完美结合。目前该中心已成为贫困群众到江苏务工的“直通车”、人才创新创业的“孵化室”、江苏企业来勉投资的“服务站”和政策宣传的“信息窗”。(张鸿雁

每天有50元收入,还可以在基地里免费学习养殖技术,年终还有分红哩!”日前,陕西省勉县周家山镇黄沙社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刘新安高兴地说。中奥特色小龙虾养殖基地落户黄沙社区后,刘新安就到基地务工。像刘新安这样的贫困劳动力,该基地里还有16人,他们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 中奥特色小龙虾养殖基地是陕西省勉县与江苏省海门市开展劳务协作后,从海门市引进的项目。 勉县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上游,海门市靠近长江入海口,“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是两城地理位置最好的写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