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培训

四川阆中:“三个精准”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

2018.05.09

当前,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就业面临着重大转型。而在这就业转型期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严重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人岗不匹配情况较为突出,特别是劳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职业技能偏差、对薪酬福利要求偏高的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显露无遗。直面此情此景,阆中市就业局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以决战全面脱贫、全面小康为念,沿着“三个精准”思路,向解决农民工“就业难”的新目标奋力前行。

一、精准掌握农民工就业信息

为确保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有的放矢、对症施治。坚持动态监测与走村入户摸排查访相结合的方法,精准掌握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省外务工输出人数、省内市外务工人数、市内企业就业人数、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人数、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和创业人数、农民工处于失业状态人数、“零就业”贫困家庭户数等,并会同各乡镇(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站)建好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库,实行动态管理;重点摸清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意愿,厘清类别,剖析原因,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工作,做到精准施策。

二、精准把控农民工就业时机

为确保就业困难的农民工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全面掌握农民就业家底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农民工返乡过年这个节点,精准把控春节前后各30天的黄金时段,着力“两送一援”:

一是送培训下乡。针对有就近就业意愿的农民工,结合市内园区企业用工缺岗实际,开展专岗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有就地就业意愿的农民工,结合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用工南非要,开展种养业技术培训;针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结合他们自身实际,量身筛选创业项目并开展创业培训。由下送培训下乡坚持因人施训理念,助力每个参训的农民工实现训有所获,为就近就地就业或创业夯实了技能功底。

二是送岗位到人。实施东西部劳务协作,与浙江、福建、广东、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加强省外用工信息收集、进一步拓展、深化与成都及周边区县300多家企业的劳务合作,积极对接各地劳务需求,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千方百计确保已有的劳务输出渠道不流失。同时组织市内外用工企业把招聘会办到乡镇、社区,2017年累计举行招聘会40场,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提供就业指导5000多人次,成功实现求职招工对接4174人。

三是帮扶援岗位。通过政策激励和产业扶持,动员扶贫车间、家庭农场、扶贫产业园、专业合作社等吸纳他们就地打工实现增收;对年龄偏大,就业能力极差的极贫户农民工因地制宜设置道路保洁、安全保卫、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看护等村级公益性岗位,实行兜底帮扶。

三、精准帮扶返乡创业

(一)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创业环境。市委市府高度重视全市创业工作,制定了《阆中市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2017年年度计划》(阆府办发〔2017〕115号),将创业贷款、贷款贴息、创业项目推荐、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场地提供、一址多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政策宣传等创业促进政策一一落实到位,营造了有利于创业的良好环境。

(二)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助力创业项目发展。立足破解创业资金不足瓶颈,用好用活创业贷款政策近两年为700多个创业者办理了50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争取中央、省财政贴息资金 300余万元,累计新增和稳定岗位3500余个,带动就业5000余人,新增产值6亿元。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立足智力支持,针对各类人员创业的实际需要,开展SYB、SYIB创业培训。边远乡镇准备创业的劳动者进城参加培训不方便的,直接把SYB培训课堂搬到乡镇。近两年来,举办创业培训班52期1400余人,培训合格率为90%,培训后创业成功率为60%。

(四)强化创业指导,促进实体良性发展。我市成立了阆中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组建了“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聘请了12名来自不同行业的“创业指导专家”,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了创业服务窗口,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一对一”、“个性化”的创业指导服务,两年内共指导创业人员600多人次,为他们的成功创业保驾护航。

(五)强化创业宣传,激发创业热情。为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我市在电视台开办了《就业点击》栏目,在广播电台开办了《就业直通车》节目,各类就业创业政策、先进创业典型随着电视、广播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人人通”。目前,已发布各类信息20万多条,宣传了500多个创业典型,营造了“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 责编:lhj )
  • 劳动力转移
直面就业转型期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人岗不匹配情况,特别是劳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职业技能偏差、对薪酬福利要求偏高的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阆中市就业局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以决战全面脱贫、全面小康为念,沿着“三个精准”思路,向解决农民工“就业难”的新目标奋力前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