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风采

刘波

2018.04.24

刘波

济南铁路局青岛动车段

动车组机械师 高级技师

刘波,男,44岁,中共党员,汉族。他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首席技师、全路首席技师、济南铁路局劳动模范、全路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波从事高速铁路动车组检修工作。他从一名普通铁路车辆检修人员,成长为被誉为“高铁技术先锋”的铁路动车组机械师首席技师,他培养出了一大批动车组检修高技能人才,他的成功源于他对铁路事业的热爱,更源于一名铁路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对高速铁路技术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

一、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技能

近十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动车组作为高铁重要的移动设备,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动车组维修技术和质量是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2007年,刘波从普速铁路车辆维修岗位转到动车组检修岗位,面对先进的动车组设备,刘波作为全路第一批动车机械师深深感到了肩负责任的重大。他扑下身子,克服种种困难,如饥似渴地钻研动车技术,大量阅读动车组维修专业书籍,从主机厂用心收集动车检修方面的经验资料,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了CRH2型动车组的集控开关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烟火报警系统等关键维修技术。他一丝不苟地对待动车组途中发生的各类问题,反复琢磨研究动车组疑难故障处置方法,对CRH2型动车组初期运营中发生的VCB不闭合、制动不缓解、空调、真空集便、塞拉门等系列疑难故障进行研究,先后发表了《CRH2型动车组制动不缓解》等多篇论文,总结出“刘波动车组故障处理法”,完善了《动车组应急处理手册》,成为铁路动车组机械师培训教材内容。他在2008年第二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等称号。从CRH2型到后来陆续投入运营的5A型、380A型动车组,刘波通过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逐渐掌握了7种不同车型动车组的维修技术。

二、潜心钻研,攻克技术难题

作为技术骨干,刘波潜心研究影响制约动车组安全运用的各类问题,解决了动车组系列“疑难杂症”,为中国高铁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CRH2型动车组在胶济铁路开行初期,多次出现因制动力不足导致的车轮擦伤故障。他主动请缨,添乘列车跟踪研究,发现在胶济线高密站附近的上下坡处车轮粘着系数降低,此时如施加制动力过大就会造成车轮抱死擦伤,危及动车组运行安全。他建议利用胶济线夜间列车运行间隙,开行试验列车,并在试验列车上反复试验、推演、验证,最终找到了动车组制动软件存在的缺陷并进行改进,使胶济线再未出现动车组轮对擦伤故障,并为之后CRH380A等新型动车组的研制提供了借鉴。2008年CRH2-035A动车组运行中,在雷雨天气下突然全列施加紧急制动无法缓解,如果动车组运行易受雷雨天气影响,其全天候高速运行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为此他连续几天吃住在单位潜心研究,最终得出因闪电影响动车组避雷器,引起高压回流不畅,从而导致全列紧急制动的结论。对此,他反复研究论证,实施了在动车组头车加装接地装置等改造,有效解决了高压回流不畅问题,之后CRH2、CRH380A动车组上再未出现同类问题。至今他已解决动车组运行中的疑难故障36起。随着我国高铁快速发展,上线运行动车组数量大幅增加,对动车组途中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他积极思考,主持开发了“应急故障动车组运用检修作业远程控制评价系统”,为远程应急指挥人员实时回传故障照片、视频等资料,大大提高了故障应急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2016年他研究的“动车组L100型真空发生器修复法”,已为单位节约检修成本72万元,被济南铁路局评为“十大职工创新成果”。

三、传道授业,打造精英团队

刘波在自我成才的同时,充分发挥高铁一线领军人才的带头作用,带领团队共同成长,完成各项艰巨任务。他以人才培养为己任,以动车机械师队伍“综合素质优、技术水平高,应急处置快”为目标,对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进行创新,按每名动车机械师的心理素质和业务技能高低进行分类,实施阶梯式递进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2013年“刘波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带领团队开展现场教学、技术讲座、攻关改造、名师带徒等活动,先后总结归纳出“刘波十六字外接蓄电池应急启动办法”、“刘波五步重联作业法”等6套作业方法,提出了十几项动车组升级改造方案,培养出动车检修运用高技能人才800余名,技师、高级技师60余名,为企业发展储备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他先后带出了4名全国技术能手、4名全路新长征突击手、17名路局级以上技术能手,他带领的青岛动车所随车机械师组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在2014年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车组机械师决赛中,刘波作为教练带队荣获团体第一名,四个动车组车型第一名,并夺得个人全能中的5个10强席位。

作为高铁发展的见证者和贡献者,刘波决心掌握更多型号动车组的检修技术,他希望为高铁事业快速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他更希望自己参与改进的中国动车组走向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