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风采

柳祥国

2018.04.24


柳祥国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精炼工 高级技师

柳祥国,男,42岁,中共党员,汉族。他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技能大师、湖南省百佳首席技师、有色金属行业技能大奖、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柳祥国22年来扎根一线、不畏艰辛、勇于创新,始终坚持在生产条件艰苦的有色金属电解岗位上辛苦付出,他勤学苦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总结提炼出了锌电解“平、清、紧、看”四一先进操作法,填补了行业相关操作法的空白,为企业降耗增效极为突出的贡献,同时他勤于思考,总结提炼了30多项创新成果,为企业总计创效1.2亿元。2016年,他作为株洲产业工人的代表,光荣当选为中共株洲市委候补委员。

一、勤学苦钻,平凡岗位炼就不平凡

传统的锌电解工序工作环境十分艰苦,电解槽里的温度在40至50摄氏度左右,工作现场湿热、酸雾弥漫,操作工人要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完成装槽、出槽、巡检、剥锌、码堆等一系列操作。尤其是剥锌环节,要把锌片从阴极板上用锤子一片片敲打剥落下来,每张锌片加上阴极板的重量在30公斤左右,剥锌工人每个班工作时间4小时。体力消耗非常大,加上湿热与酸雾,几分钟下来身上便又湿又痒,好像一只只小蚂蚁在咬。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在同来的工友纷纷选择离开的时候,柳祥国却凭借坚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他跟着师傅,开始苦练操作技巧。柳祥国通过每天的细心观察和自己一个人的比对实验,发现通过,改进电解槽的槽杠,增加导电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流效率,可以稳定阴、阳极,提高锌的产量。他的这条合理化建议通过验证,获得认可,在全长进行推广。

为了把好操作关,提高电解产能,柳祥国一心扑在了电解槽上。他创造了持续上槽40天,在40多度高温的电解槽上,独自将1360片阳极全部平整了一遍的操作纪录。他把各种数据一遍又一遍进行记录、核对、校正,沿着提高电流效率可以提高电解产量这条思路,柳祥国终于总结提炼出了锌电解“平、清、紧、看”四一先进操作法。这一先进操作法在株冶推广后,在同等条件下每年可多产析出锌4200多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7600万元,获得全国职工第二届科技创新成果奖。

二、精益求精,节能降耗屡创新佳绩。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有色产业逐渐走上了节能降耗、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之路。作为入厂时只有高中文化的柳祥国一方面加紧自学文化理论知识,一方面立足岗位大胆创新,紧跟时代脉搏不断探索锌电解节能降耗的新路子,新方法。凭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为锌电解的节能降耗不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汗水。

针对长期困扰锌电解厂低电流密度下电解烧板返溶问题,他通过反复的实践、摸索,2009年经过近6个月的试验,他总结出“低电流情况下五步操作法”,有效解决了低电流密度下烧板、返溶现象,提高了析出锌的产量和电效。2011年,针对阴极废板使用现状,他提出了“循环修复使用电解废旧阴极板”的建议,通过一年的实施可回收利用20-30%废旧阴极板,为公司节约成本费用近300多万元。

2013年,他通过强化生产管理,使所在工段电耗同比上年下降44千瓦时每吨析出锌,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14年,他提出八系列阴阳两极吻合式搭接法,让阴阳两极导电更充分,节约阴阳两极28%。

2015年他提出了“导电片螺丝移位,增加阴阳极导电搭接面”,一天可以增加析出锌产量14.31吨,节电32.5千瓦时每吨析出锌,年可创效7600万元。此项目已于2016年在锌电解厂逐步实施。

与此同时,他提出的“废阳极板定位法”建议实施后,创造经济效益980余万元;他创新提出的“阴阳极操作方法”在全厂推广后每年可节约阴极22000片,节约阳极7200片,创造效益2500多万元。

三、无怨无悔,领兵带班甘当救火员

柳祥国从不以自己个人的成功为真正的成功,他更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的道理。当班员时,他常常将自己的操作心得与经验告诉工友,并耐心回答工友们提的各种问题,解答不了,他就记在本子上,再去努力寻找答案。

26岁时柳祥国成为车间11列的班长。当时的11列每月工段综合排名都是垫底。柳祥国身先士卒,没有人去干的累活,他去,没有人干的脏活,他去。一个月下来,班里出现了变化:所有的活大家纷纷抢着干,班里的气氛也渐渐融洽。第一个月下来,该班就跻身工段第二名。接下来,班员们的劲头更足了,第二个月,力拔头筹,产量上来了,收入提高了,班员心齐气顺了,柳祥国带着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队伍,硬是将第一的位置牢牢巩固了一年多,该班也从后进变成了先进。

此后,工段把柳祥国当成了“救火队员”,时常将他调往落后班组或问题班组,仅2008年,他就先后带了4个后进班。近年来,柳祥国所带的班组中,无论原来存在什么问题,都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厂部最好的“明星班”。在他所带的班组中,涌现了6名岗位操作明星,5名青工走上了班长岗位,6人次在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10多人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

二十多个寒来暑往,柳祥国就是这样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攻坚克难,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同时也为新时期的产业工人树起了一面高高飘扬的红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