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风采

卢建强

2018.04.24

卢建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

采油工 高级技师

卢建强,男,41岁,中共党员,汉族。他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河南省中原技能大奖、中国石化集团青年杰出创新创效奖等荣誉称号。他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卢建强从事采油工作22年来,凭借勤学苦练的干劲和勇于创新的激情,从一名普通的采油工成长为全国石油石化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领军代表。他创建了全国油田企业首家技师工作站,解决油田生产现场技术难题800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91项,其中40多项成果在多家油田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诠释了“工业强国就是技师技工大国”的深刻内涵,被誉为新时代全国石油石化行业矢志创新的金牌工人。

一、扎根石油,学习成就梦想

石油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被誉为“黑色的金子”,采油工就是淘金者,要将沉睡地下亿万年、几千米深的油龙牵引而出。卢建强对石油行业的热爱源于血脉中,父亲是首批采油工高级技师,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采油行当里的能工巧匠。

1994年卢建强从中原油田采油技校毕业并参加工作。工作之初,针对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匮乏,他以强烈的求知欲,在干中学、学中干,每天上班跟着师傅学,下班追着父亲刨根问底。为了练听力,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在设备旁一站就是3、4个小时,通过反复推敲、捉摸、总结,他练出了“透视耳”的绝活,只要围着设备转一圈,一听就可以准确判断设备的故障点。

卢建强充分利用工余时间自学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多年来共涉览各类专业书籍150多套,记录学习笔记120万字,实现了技能与学历提升双丰收,取得采油工高级技师和注水泵工技师职业资格,获得西安石油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工程专科、本科学历。

卢建强还连续4年蝉联中原油田职业技能竞赛第1名,在《石油机械》《石油技术监督》等刊物发表论文21篇。以系统介绍典型实际操作项目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领为出发点,他开发出版了《标准化操作视频教程》(采油工)等4部,填补了国内该项教程空白。

二、爱岗敬业,奉献诠释责任

石油石化属高危、高风险行业,如何有效管护众多的油气开采设备,确保油气生产安全高效、节能环保运行,始终成为压在卢建强肩上的“千斤重担”。为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他坚持学用结合、刻苦钻研,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以“望、闻、听、摸”为要诀的设备故障“四字”诊断法,对采油、注水、集输等设备故障及时准确判断,同时也征服了一套又一套进口设备,成功排除各类设备故障2200余次,被基层员工亲切地称为“技术110”“设备120”。

2006年,企业从美国成套引进压缩机组,在中原油田进行国内首个天然气驱先导试验,该型压缩机组安全高效运行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工程,国内外尚无先例。他参与优化操作规程,研制改进了压缩机各级气阀、密封件等配件18项,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先进水平,价格降低了35%到50%,实现了亚洲最大的注气压缩机组高效运行。

为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阵地”,2009年初,卢建强率先提出并创建了全国油田企业首家技师工作站,打造了集全员培训、安全生产、创新创效“三位一体”的平台,开启了油田技术工人的“创新引擎”。工作站年培训员工2000人次以上,解决现场生产难题300个以上,完成创新成果60项以上,共培养出86名技师、高级技师,35名油田及省部级技术能手。

三、立足岗位,创新彰显价值

凭借多年的技术积淀,卢建强坚持把每一个困扰油田安全生产难题,转化为技术攻关的课题,先后获国家级创新成果5项,油田及省部级创新成果41项,厂级创新成果116项,国家专利授权91项,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平均每年创造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高压注水补充地下油层能量是我国各油田采油的主要方式,卢建强工作的采油四厂地处文南油田,随着地层渗透率降低,注水压力不断升高,注水设备故障率增高。2006年,他主持攻关的“延长柱塞泵泵阀使用寿命”课题,研制出新式泵阀,使柱塞泵泵阀检修期由220小时延长到1500小时以上,保障了45兆帕以上超高压注水设备高效运行,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成果获国家级优秀QC成果奖和国家专利,多家泵厂按图索骥纷纷生产制造,该种泵阀在国内油田超高压注水中广泛应用。

针对油井出液不稳定,造成输油温度波动,影响集输系统的正常运行的问题,他主持完成的“输油干线温度控制合格率”项目,研制出“水套炉自励式燃烧器”,有效解决了原油集输过程中温度波动的技术难题,在油田推广使用后,年节约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该成果获国家级优秀QC成果奖和国家专利。

不忘初心,放得始终。梦想就像一粒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就会迸发出不可想象的力量。卢建强从立志做“能工巧匠”到勇攀“大国工匠”,他所传递的正能量,正激励着新时代石油工人学习钻研、岗位创新、放飞梦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