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老师,我这个月工资领了5700元!”蓝善仕把手机上与学生韦德喜的聊天记录拿给记者看,“这半年来,出去的学生工资平均有5800多元,比我们的工资还多将近一倍!”蓝善仕笑着告诉记者。
1月24日,记者来到广西河池市交通技工学校,在学生练车场旁边的办公楼里见到了“两后生”班班主任蓝善仕。2016年,蓝善仕参与了广西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负责学校在都安县的招生和培训工作。
都安是广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2016年6月起,蓝善仕开始在都安县走访、宣传“两后生”参加职业培训方面的政策。山间田头,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
当年9月,都安县共有86名学生报名参加职业培训。虽然“两后生”有补贴,培训免费,食宿免费,可没过多久就走了10人。
“有学生告诉我,他得去外面打工挣钱。”原来,一些学生由于家里有病人等原因,导致家庭负担过重,需要尽快外出务工养家。
蓝善仕说,“两后生”的班主任就像放风筝的人,风筝的“线”要牢牢抓紧。蓝善仕用花名册将每名学员的个人信息详细记录,全面了解他们的各项情况。为了多和学员沟通交流,他中午很少休息。有几名生活很困难的学员,蓝善仕自掏腰包给他们每月增加生活费100元。
去年3月,蓝善仕特地前往深圳,与河池对外劳务协作驻深圳工作站的负责人一同收集企业信息,保证学员就业能够精准对接,尽快改善他们家里的贫困处境。
经过10个月的培训,2016级“两后生”技能培训班的最后结业人数为76人。去年9月,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76人全部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其中,41名学员前往蓝善仕考察确定的深圳隆利科技公司,韦德喜就是其中之一。韦德喜不仅工资收入高,还成了公司的技术能手。
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新学期,学校又招来90余名“两后生”,其中有10余名学员由上一期学员推荐而来。
还有几天,外出务工人员即将返乡,届时蓝善仕又能与他送出去的首批“两后生”相聚。高兴之余,蓝善仕仍有心愿未了。他拿出了一份“未完成培训人员花名册”,上面有未能完成培训的10名学员名单。表格里填写着学员离校后的生活情况:9人外出打工,1人回家务农。
“扶贫先扶智,没有知识与技术,出去打工挣钱都比别人少。”蓝善仕说,他要找机会,动员这10人重新回到学校继续接受培训。(赵泽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