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

山东省济南市“六大体系”圆农民工就业梦

2017.12.31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统筹推进“六大体系”建设,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梦。

依靠政策支撑体系强化就业。2013年、2014年,济南市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工作的意见》《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等3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体制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健全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农民工现实问题,为农民工有序融入城市创造良好环境。

依靠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济南市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在市和县区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全市146个街镇都建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4695个行政村全部设立劳动保障协理员,农民工可就地就近接受就业创业服务。2013年,济南市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农民工可在此接受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权益维护等“一揽子”服务,各县区也建立了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街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新增了农民工就业维权服务窗口,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市、县区、街镇和村居四级公共就业和综合服务网络体系。2016年,济南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

依靠农民工党组织体系引导就业。济南市成立了农民工党工委,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系统农民工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密切与广大农民工的联系,引领和推进全市农民工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济南市5万多名农民工党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全市200余万名农民工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作出积极贡献。

依靠培训体系提升就业。济南市大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构建了政府搭台、社会参与、能进能出的社会化、市场化培训机制。该市委托第三方,通过招投标认定定点就业培训机构72家,已培训农民工10万余人次,就业率达75%。针对农民工群体的特点,济南市还实施“星火计划”“残疾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家政服务工程”等特色培训项目,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稳定性。

依靠维权服务体系保障就业。济南市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实现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率为98%。同时,该市推行重点领域(建筑业)施工现场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总承包负责制、“一书两金一卡”制度,形成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防欠清欠工作长效机制。几年来,全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工讨薪3.2亿元。同时,该市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民工服务”新模式,开发集网站、微信、微博于一体的农民工网上维权平台,确保农民工权益。

依靠工作协调体系完善就业。济南市成立了由24个政府部门组成的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齐抓共管,确保农民工工作顺利进行。目前,该市深入落实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外来农民工可凭就业和居住证明在就业创业所在地进行就业和失业登记,享受免费公共就业服务。自2014年起,济南市公办学校向农民工子女开放,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与济南市民享受同等待遇。2017年,全市接受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29688人,其中入读公办学校的28067人,占随迁子女总数的94.5%。该市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把符合条件的、有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逐步实现住房保障制度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已有8996户外来务工人员与市民同样享受公租房申请。今年8月10日,该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实施分区域落户政策,大幅降低落户标准。户改新政实施以来,全市共受理各类户口迁入1.4万余户、2.6万余人。(宋涛)

 

( 责编:lj )
  • 公共就业服务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统筹推进“六大体系”建设,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梦。依靠政策支撑体系强化就业。2013年、2014年,济南市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工作的意见》《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等3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