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河北省青龙县人社局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因地制宜,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就业扶贫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开展特色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
围绕“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充分转移就业”目标,结合贫困村实际需求,通过采取“五围绕五突出”机制,开展特色培训,为精准脱贫提供技术支持。一是围绕劳务输出突出职业技能培训。依托本县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开展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员、育婴员培训,培训贫困劳动力1465人。二是围绕农业产业化突出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结合该县农业科技项目的推广,开展果树修剪、食用菌栽培、中草药材种植等培训,培训贫困劳动力10354人。三是围绕手工编织突出手工实用技能培训。对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开展手工编织实用技能培训,培训贫困劳动力378人。四是围绕农产品流通突出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培训贫困劳动力523人。五是围绕新成长劳动力突出劳动预备制培训。依托县职教中心开展电工电子、焊工、钳工等专业培训,培训贫困生2320人。
二、拓宽就业渠道,扩大贫困劳动力就业规模
通过建立“政府推动、品牌促动、能人带动”的工作机制,采取“四化”模式,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全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贫困劳动力已实现转移就业6565人,稳定就业率达到63.2%。一是依托劳务市场,加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化。利用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共举办劳务洽谈会37场次。二是加强劳务协作,实现劳务输出品牌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在京津冀地区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22个。不断加大“订单式”、“定向性”劳务输出,积极推介 “满乡服务员”品牌的知名度,形成以品牌带动就业,以品牌促进增收的良好格局。三是推广就业协会,实现劳务输出组织化。充分发挥农民就业协会“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积极实施能人带动工程,提高就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四是紧跟县内项目建设,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同步化。围绕县内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三、落实优惠政策,增加贫困劳动力就业收入
打造全县就业扶贫车间,调动企业和合作组织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积极性。县财政安排600万元涉农统筹整合资金,对县内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实行每人每月50元的双向奖补政策,同时对县外稳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每人每月50元的就业补助。为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提供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助其成功实现创业。(河北省青龙县人社局办公室 周宝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