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修水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积极落实《江西省人社精准扶贫“百日行动”工作方案》、《九江市人社精准扶贫“百日行动”工作方案》,狠抓责任落实,形成多点发力的就业扶贫工作格局,推动人社精准扶贫工作再提升。
一、全面完成数据比对核实工作。将劳动力建档立卡作为实现精准就业扶贫的基础性工作,组织各乡镇、街道人社所及相关村组工作人员成立调查小组,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做到“三个摸清一本台账”,将劳动力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致贫原因等内容建立电子信息数据库,实行实名制管理,完善就业台账,较好地达到了调查精准和建档精准。全县共建立就业台账农村富余劳动力425888人,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34811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人口81985),并安排专人定期更新、动态管理。
二、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和就业扶贫专岗。结合扶贫车间投资小、厂房设备、技术含量、年龄要求不高、工作时间宽松、适应面广等特点,在年初制订的《修水县脱贫攻坚工作就业扶贫考核办法》中,要求每个贫困村最少建立一个合作社或联合企业设立企业加工点,建立扶贫车间,组织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并纳入2017年修水县脱贫攻坚工作就业扶贫乡镇考核。目前,全县已设立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253个,解决6590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2214人。11月16日,在四都镇召开了全县就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四都镇、黄沙镇、大桥镇、山口镇、黄龙乡等乡镇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推广扶贫车间好经验、好做法。同时,针对贫困户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偏弱的实际情况,结合“秀美乡村”、“畅通工程”、“平安江西”、“生态江西”等建设活动,开发了一批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治安巡逻、护林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用于解决贫困人员就业。11月16日,下发了公益性岗位进行调查摸底的通知,并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截至目前,全县设置扶贫专岗(公益性岗位)1863个。
三、完成就业扶贫示范园区和就业扶贫示范点授牌工作。该县重视发挥示范点的引领和带头作用,积极推动示范点进一步深化就业扶贫工作指导和动态管理,加强企业关于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充分调动企业在就业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性。11月7日,制定《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就业创业“十六条帮扶政策”》,对园区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给予用工补贴。2017年,全县完成1个就业扶贫示范园区、8家就业扶贫示范点授牌工作。
四、加强国家级扶贫基地信息的动态更新。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基地创建申报工作,我县盐津铺子被认定为国家级扶贫基地。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发布渠道,全方位、高频度播放盐津铺子用工信息,开辟服务企业劳动用工的“绿色通道”。对职工总数、人员增减情况及原因、就业人员情况和具体用工需求等进行监测,派出专人入驻盐津铺子跟踪用工情况,组织企业通过自身企业文化和优厚的条件留住更多的劳动者。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每招聘1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持续上岗达到10个月和务工人员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的,给?杵笠得咳嗣磕?2000元的用工补贴。
五、组织开展劳务输出转移对接工作。深入园区、乡镇、街道,搜集各类企业(含第三产业)缺工岗位,加强岗位信息收集整理,按照性别、年龄、学历、技能要求进行分类统计,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利用修水电视台、招工网、修水在线动态发布用工信息。采取专场招聘、供求洽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援助等专项活动,仅今年9月举办的贫困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网络浏览达164957人次,微信公众号浏览达257495人次,入驻企业183家,企业接收简历5000余份,达成就业意向3000余人,成功签约人数1238人,建成招聘交流群5个。截至目前,成功介绍181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到县内各类企业就业。
六、深入开展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专项行动。11月23日,在江西省就业扶贫“百日行动”南昌市与九江市家政服务对接签约仪式上,修水县人社局与南昌市人社局签订了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合作协议,修水县三家家政服务企业与南昌市三家家政服务企业签订了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合作协议。为响应省人社厅家政服务对接活动号召,进一步增加家政服务有效供给,建立家政服务对接工作长效机制,引导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家政服务领域就业实现精准脱贫,该局于11月28日—12月4日举办了全县首期建档立卡贫困户母婴护理培训班,并在结业仪式现场,组织了南昌市红杜鹃家政服务公司、南昌市巾帼家庭服务公司和县内家嘉乐等五家家政服务公司开展招聘对接活动,45名学员现场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