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

江西龙南:“就业扶贫车间”遍地开花

2017.12.07

“我这个工作不影响农活,农闲时就过来做工,拿计件工资,车间离家又很近,还可以照顾家人,真的很不错。”在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找到了一份车位工作的建档立卡户叶月娣喜滋滋的说道!工作期间,她充分掌握生产技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月工资收入已达到2300多元。

两年多来,龙南县扶贫部门和就业部门对福利厂倾注了无数的心血,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把这家爱心企业办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并把扶贫车间延伸到了乡镇和村组,在全县已建成就业扶贫车间48个,帮助2000多名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这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创办初始月亏十多万,经过精心经营,如今逐渐实现了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迈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今年8月份,作为结对帮扶单位,龙南县就业局在杨村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创新举措,在杨村镇车田村创建包村就业脱贫车间,采取“村委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由村委会主体运作,带动贫困户就业。包村就业脱贫车间经营项目有鞋套、彩灯、编织等简易手工加工和玩具制作,主要以车间定点加工和外发家庭式加工,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对贫困人员技术要求不高,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上岗,上班时间没有严格限制,按件计酬,多劳多得,政府适当补贴,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该车间建好后,车田村73户贫困户,除了外出打工的,在家的贫困劳动力百分之百纳入到了包村就业脱贫车间,可为贫困户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也可为村级集体增加年收入10万元以上,实现村户“双脱贫”。

带着脱贫梦想进入福利厂的那些贫困人员,通过就业扶贫,学到了傍身的技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与其它普通人一样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品尝到了幸福的人生滋味!(廖文婷)

( 责编:lj )
  • 就业扶贫
两年多来,龙南县扶贫部门和就业部门对福利厂倾注了无数的心血,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把这家爱心企业办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并把扶贫车间延伸到了乡镇和村组,在全县已建成就业扶贫车间48个,帮助2000多名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这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创办初始月亏十多万,经过精心经营,如今逐渐实现了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迈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