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

湖南新田: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工作

2017.12.07

近年来,湖南省新田县坚持把就业扶贫工作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着力健全完善就业服务工作模式,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一、“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是“线上”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人岗在线匹配。我县充分利用好湖南省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推动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服务工作手段信息化、跟踪管理动态化、服务提供精准化。通过开展贫困劳动力信息采集和核实,对未就业的摸清就业意愿和就业服务需求,对已就业的摸清就业地点、就业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详细掌握其就业情况、培训需求和享受各类扶持政策等信息。对采集上来的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及时录入信息平台,做到平台内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全面核实,就业动态及时更新。对对接成功的企业,详细掌握其岗位需求,并将其录入信息平台,做到平台内企业岗位真实有效。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在精准识别、人岗匹配和跟踪服务等工作环节的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实现“线上”精准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线下” 通过对接企业实现劳动力输出。我县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劳务协作高校毕业生招聘周”、“精准扶贫·爱心岗位专场招聘会”等活动,现场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报名、招聘面试、当场签约等“直通车”服务;依托异地流动党工委设立劳务协作服务中心,与大型企业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书,搜集工作岗位;建立就业扶贫“爱心企业”、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车间,鼓励企业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通过“线下”搭建有效的用工服务平台,为企业和贫困劳动力对接服务,切实帮助贫困劳动力找到工作。2017年共对接企业93家,收集岗位需求1200多条,举行各类招聘会16场次,发放就业宣传资料4万余份,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800多人次,新增转移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04人。

二、“政策+市场” 精准稳岗,实现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一是“政策”扶持。我县人社部门联合财政、扶贫等部门出台了《新田县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办法》,制定了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创业服务补贴、交通补助等系列优惠政策的具体实施。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对转移就业成功的贫困劳动力进行交通补助,激发贫困劳动力就业热情。二是“市场”引导。我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职业培训,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实现素质就业。针对贫困劳动力的实际需求,侧重开办培训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职业技能。多渠道多方式创新培训模式,如:合作办学、送出去培训、订单培养、异地培训。其中异地培训是我县根据实际创新的培训模式,通过配备专门人员,送“技能”上门,延伸服务“触角”,开展劳务协作异地培训工作,让贫困劳动力留得住干得好。截止目前,我县共开展各类培训82期,完成职业培训4096人,其中在广东花都、清远、东莞等地共开办混凝土、钢筋工、电子装配、模具工等各类异地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490余人。

  三、“前方+后方” 精准服务,确保贫困劳动力安心就业

一是“前方”健全服务体系。我县结合劳务输出人员多的现状,组织人社、卫计、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定期到流动人口聚集区开展集中服务,健全“就业、培训、维权、服务”四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职业介绍、法律咨询、子女上学等服务,推动外出务工人员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确保安心工作,实现稳定就业。二是“后方”提供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三位一体功能,加强就业形势研判和失业预警,致力服务参保单位和失业职工,维护企业和职工的根本利益。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两年十万元的免息贷款,同时根据贷款人员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实现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我县失业保险扩面新增缴费人数19890人,征收?б当O?229万,发放失业保险31.03万元。开办创业培训班29期,培训各类人员866余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18万元,为323名创业者解决创业资金瓶颈,带动就业1200余人。(陈健平)

( 责编:lj )
  • 就业扶贫
近年来,湖南省新田县坚持把就业扶贫工作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着力健全完善就业服务工作模式,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