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

安徽阜阳:弘扬三大“精神” 助推就业“脱贫”

2017.12.06

阜阳是安徽省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省辖市,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8个县市区有4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4个省级重点县,516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6.7万。今年,为精准确保170个村出列、19.2万人脱贫、10583人就业帮扶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该市面对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现状,大力发扬“王家坝精神”、“农民工精神”和“工匠精神”, 紧扣目标调思路、紧扣实用搞培训、紧扣产业谋发展、紧扣实际促创业,以“绣花”的功夫推进就业脱贫攻坚工作,截止11月30日,全市已帮扶就业19354人,完成省厅下达任务的182.87%,就业帮扶率和稳定就业率均达到了100%绩效考核目标。

发扬“王家坝精神” 确保真扶贫

今年以来,阜阳市各级人社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脱贫目标,大力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自强不息精神,干群同心、团结互助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王家坝精神”,为就业精准扶贫攻坚战凝聚向心力、增强战斗力和扩大影响。

为促进就业脱贫工程深入开展,鉴于人事变动,及时制定下发《关于调整阜阳市人社局就业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阜人社秘[2017]115号),进一步夯实主要领导挂帅督导,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业务科室和二级机构分工合作机制,切实加大对就业脱贫的组织领导。结合工作序时进度研究制定了《阜阳市人社局“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和“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阜人社秘〔2017〕123号),扎实开展《回头看、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阜人社秘〔2017〕131号)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了就业脱贫攻坚的针对性、有效性,强力推动了就业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以建立“月点评、季抽查、季通报、季调度”和“定点联系人”制度为抓手,先后多次召开全市就业脱贫调度会、推进会、全市人社系统扶贫车间功能建设专题会议。会同发改、财政、经信等多部门,整合资源、统筹协调、汇聚合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驶入良性轨道。捕捉亮点、挖掘典型,编发《就业脱贫工作简报》24期,送达省人社厅、市委、市政府及县市区党委政府有关负责同志手中,交流推广各地先进经验和工作成效,有效促进了就业脱贫工作开展。

发扬“农民工精神”确保扶真贫

今年,阜阳市为吸引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发扬“忍辱负重、艰苦创业”的“农民工精神”,投身到家乡脱贫攻坚的历史浪潮中,扎实开展了走进打工地、握手贫困户;接您过大年、鼓励留下来;倾情送服务、助您早脱贫的“接您回家助力脱贫”活动,并与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以“春风行动”、“三送一交心”(送岗位、送技能、送温暖,与贫困劳动者面对面谈心)等活动为抓手,共组织举办各类招聘会275场次,免费发放宣传资料49万余份,共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05人实现就业脱贫。

倾情打造返乡农民工助力脱贫这支生力军,发挥好他们“吸”和“挤”的能力,针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16个贫困村返乡农民工,结合他们中间有掌握一技之长,积累一定资金,富有创业经验的实际情况,阜阳市各级“双包”工作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干部职工,乡镇、村(社区)包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干部,开展返乡农民工座谈活动,即各定点帮扶单位到扶贫点走访慰问返乡农民工并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对自身发展、家乡脱贫致富的想法与意见;驻村扶贫干部、村“两委”组织本村务工能人和创业典型进行座谈,为本村脱贫和精准扶贫寻找新的路径;动员、支持贫困村农民工返乡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立足本地资源、产业基础、交通区位、人力资源等情况,紧贴市场需求,建立产业扶持脱贫项目库,举办精准扶贫创业项目推介会,组织农民工参观扶贫基地项目,大力宣传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政策,广泛推介扶贫车间、种养殖基地等脱贫攻坚项目,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先后开发省级就业扶贫基地5个、市级就业扶贫基地119个、区县级516个(居家)就业扶贫基地,提供岗位41300个,安置贫困劳动者3004人;开发辅助性岗位3750个,吸纳贫困劳动者2867人、居家就业岗位26971个,吸纳贫困劳动者3483人;下发《关于扶贫车间参照就业扶贫基地政策的通知》(阜人社明电[2017]63号),开启扶贫车间、就业扶贫驿站相关政策有效叠加的就业脱贫模式,紧密结合农产品加工、 手工艺制作等产业,共开发岗位15335人,吸纳贫困劳动者3526人,有力推进了就业脱贫工程实效。

发扬“工匠精神”确保真脱贫

为打好打赢就业扶贫攻坚战,确保真识贫、真扶贫、真脱贫,阜阳市坚持“工匠精神”为指引,发扬“执着专注、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到对象识别准,帮扶措施实、脱贫成效真。

坚持“精准”为要,按照分工协作、动态更新的原则,健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业创业脱贫信息系统和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对接、动态协同机制,以贫困劳动力实名登记为载体,进村入户,在建档立卡上科学分类,做到全覆盖、家底清、对象明。坚持“实”字当头,在摸清家底后面对面、一对一的对贫困家庭进行交流,量身定制对口路的帮扶举措,将脱贫措施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并建立“一村一图、一户一帮、一人一策”的对症台账。落实“怎么进、怎么出”的长效机制,杜绝弄虚作假,切实解决了真脱贫问题。截止目前,通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脱贫专场招聘会、就业脱贫服务月、送岗位信息、“进乡入村”等方式为用人单位和贫困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共发布转移就业岗位数81049个,达成意向12186人;借力广播、电视、公共招聘网、官网、微信平台等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主动做好人岗对接,现已吸纳2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对有创业意愿的62名贫困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笔共227万;组织7184人参加就业技能脱贫培训,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补贴390余万元;建立县市区定点帮扶联系人制度,坚持问题为导向,践行“一线工作法”,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督查责任体系,采取自查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就业脱贫攻坚工程全面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 责编:lj )
  • 就业扶贫
阜阳是安徽省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省辖市,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8个县市区有4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4个省级重点县,516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6.7万。今年,为精准确保170个村出列、19.2万人脱贫、10583人就业帮扶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该市面对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现状,大力发扬“王家坝精神”、“农民工精神”和“工匠精神”, 紧扣目标调思路、紧扣实用搞培训、紧扣产业谋发展、紧扣实际促创业,以“绣花”的功夫推进就业脱贫攻坚工作,截止11月30日,全市已帮扶就业19354人,完成省厅下达任务的182.87%,就业帮扶率和稳定就业率均达到了100%绩效考核目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