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西省修水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实施“1234”工作法,全力推进贫困劳动力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共有5519人就业。其中,县内就地就近转移1610人,劳务输出480人(含电商、月嫂12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683人,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吸纳2173人,就业培训促进470人就业,创业扶持带动223名贫困户就业。
建立一本台账,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信息全覆盖。将劳动力建档立卡作为实现精准就业扶贫的基础性工作,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做到“三个摸清一本台账”,采集了37915名贫困劳动力的个人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意向等相关信息。
搭好两个平台,实现用工信息和招聘常态化覆盖。一是搭建用工信息发布平台。深入园区、乡镇,搜集企业缺工岗位,按照性别、学历、技能等进行分类统计,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利用电视、自媒体动态发布用工信息。截至目前,成功介绍1610人到县内用人单位就业。二是搭建就业招聘平台。通过 “春风行动”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贫困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等活动,有针对性推荐贫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增强主导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坚持三轮驱动,加大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帮扶力度。一是引导就业促进脱贫。随着社会转型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快速发展,吸纳就业能力突显,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转向服务业就业,组织贫困劳动力就近参加月嫂、护工、导游等培训,提升其上岗技能,解决了600余人就业。二是转移就业帮助脱贫。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就业部门及就业中介机构对接,引导部分劳动力向沿海地区转移。截至目前,有组织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480人。三是扶持创业引领脱贫。挖掘宣传创业典型,培育扶持创业典型,开通贫困户创业贷款绿色通道,针对有贫困户入股或就业的扶贫特色产业、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及贫困户个体创业者,在贷款额度上给予倾斜,截至目前,共为153户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2137万元,带动223名贫困户就业。
依托四类载体,实现就业创业政策帮扶全覆盖。一是开发公益性岗位。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开发了一批保洁、护林员、农家书屋管理员扶贫专岗,用于解决贫困人员就业。2017年,通过扶贫专岗解决了683名贫困户就业。二是引导建立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针对部分贫困劳动力实际情况,结合扶贫车间投资小、年龄要求不高、工作时间宽松等特点,在全县已设立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228个,解决6491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2173人。三是开展就业培训。按照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导向、企业需求,做到因人施训,应培尽培。截至10月底,开展企业定向培训2833人(其中贫困户130人),电商培训900人(其中贫困户185人),月嫂培训750人(其中贫困户150人),导游培训240人(其中贫困户5人),创业培训846人。四是落实就业优惠政策。通过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免费就业培训生活费补助、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用工补贴、技能培训生活费补贴、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运行费补贴、转移就业交通补贴等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切实提升贫困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