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2015年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台州连续打出了“五大招”,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
第一招:强经脉,成立领导小组,深化基层平台建设。于2015年成立了“台州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督促各县市区相继成立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为使农村劳动者及时享受公平的公共就业服务,自2011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社保和社会救助基层平台建设的意见》以来,全市85乡镇(街道)、176个社区全部建有人力保障平台,4705个村建有人力保障平台,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5263人,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用工培训信息发布平台,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触手延伸到前沿一线。
第二招:练本领,扩大培训范围,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新生代农民工量身定制各项培训,切实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一是组织开展新生代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一方面,面向外地新生代农民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台州用工需求导向的培训,增强其上岗就业的技能资本;另一方面,面向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提升其劳动技能。二是加强专业化培训机构建设。加大对于优质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根据台州技能人才的需要,支持培训机构建设专业化实训基地,给予资金、场地方面的支持。定期开展“全市新生代农民工技能优秀培训机构”的评选,表彰和激励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有突出贡献的机构,以推动专业化的发展。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夯实创业基础。结合创业培训,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让农民工掌握创业必备的知识或技能,并给予相应补贴。2015年,全市当年累计参加创业培训4833人,发放创业培训补贴123.69万元。
第三招:创平台,建立健全体系,抓好创业园区建设。重点突出创业园的创业孵化作用,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生产经营场所,面向创业者提供低成本、零费率、一站式的创业环境。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力量,聚力构建各类众创空间,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设立电商产业园12个,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天台的“圆圆电子商务创业园”,针对天台当地原产地农特优O2O商城,为天台三农提供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和孵化三农创业项目,同时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扶,鼓励返乡农民工投入电子商务创业中,更好地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提供了广阔平台。
第四招:添底气,完善相关制度,切实维护基本权益。逐步建立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失业、养老、医疗保障和工伤赔偿制度,化解其市民化进程中的市场风险。在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时,把农民工劳动保障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建立并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开通“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同时,强化劳动法律的执法和监察力度,引导和督促企业切实执行社会保障制度,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此外,加强劳动法律普及工作和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提高,建立和完善个体参与社会保障的机制,引导和鼓励无固定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参保。
第五招:造风范,树立典型标杆,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努力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开设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专栏,充分挖掘新生代农民工勤奋、淳朴和勇敢的传统美德,树立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贡献的报道。同时积极举办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方面的比赛和活动并广泛宣传。2015年,经过层层筛选,台州市两名新生代农民工李从撑和倪相莲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他们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实干精神,他们的实干事迹被各大媒体、报业争相报道,塑造了新生代农民工新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