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而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制登记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根据镇江市就业管理中心统一安排,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就管中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对447名高校毕业生进行了核实、登记,努力实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清、求职意向清、就业服务需求清、技能状况清等“四清”,不断提高润州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
为加强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各层次工作体系,中心明确责任,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措施,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有序、效果良好。组织部署,明确任务。通过QQ群传播培训PPT结合个别上门指导的方式进一步对经办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就近原则,依照户籍地、居住地,将任务下达到各辖区人社服务平台。
润州区采取街道、社区平台人员电话调查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逐一与毕业生本人或其家属取得联系,询问详细情况。平台人员确定调查方法,相互协调,保证调查结果。以电话调查为主,确定问话流程,谈话内容:自报工作单位,耐心解释调查原因,调查内容,真心沟通,多次致电打消顾虑。重点做好就业创业相关的各项扶持政策介绍,例如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政策,创业服务。详细记录被调查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需求。以上门调查为辅,应对电话停机,空号,无法联系的现象,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入户,通过家里人了解被调查者的相关信息,发放政策宣传单。对于号码和地址都联系不到的,通过公安系统辅助查询以及QQ邮箱发送邮件等方式来联系。定期回访,跟踪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对实现就业的,在实名登记表中做好相应记录,实现信息及时更新和动态调整。
在此次实名登记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总结如下:一是基础信息不够全面,实际调查存在困难。由于部分地方拆迁,导致地址无法查询。二是有部分毕业生对电话访问存在质疑,不配合信息调查工作。三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不能树立正取的就业观。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增加了登记工作的难度,不过在润州区各级人社服务平台通力合作下还是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截止目前共实名登记447人,已就业296人(单位176人,自主就业101人,公益性岗位4人,自主创业15人),未就业18人,其他情况133人(升学126人,参军入伍2人,出国2人,其他3人)。对未就业或的高校毕业生,镇江市就业管理中心积极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对被认定为就业困难家庭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机制,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应届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群体中的新生力量,其就业的结构、层次、质量等,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互联网+、高新技术、金融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提供岗位的增多与现阶段毕业生择业观念固化矛盾的突出,成为新的就业难题。如何积极引导,让大学生们能更快顺应的发展趋势,抢抓新业态带来的难得机遇,尽快实现就业。进一步推动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将创业政策和创业资源向大学生延伸,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成为润州区现阶段就业工作的重点。(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