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

为“创”时代集聚新动能——吉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纪实

2016.09.05

劳务输出,曾经是吉林省的一张名牌。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滑,部分地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进行深度调整;粮食价格波动,农民增收面临挑战……诸多因素,使得不少农民工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在家乡和经济发达地区之间来回迁徙。

如何处理好农民工就业问题,成为吉林省各级政府的新挑战。

近年来,吉林省各级人社部门自上而下行动,以超前谋划的战略眼光、抢抓机遇的敏锐思维、只争朝夕的迫切精神,迈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的铿锵有力的步伐,也为这个“创”时代的蓝图描绘出清晰的底色。

2015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403万人,劳务收入608.1亿元,返乡创业19.7万人,带动就业40.3万人;2016年上半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383.87万人,劳务收入330.04亿元,返乡创业22.2万人,带动就业41.8万人……在全面推进改革、创业就业环境趋向改善的情况下,吉林省农民工双向流动和返乡回流的新格局开始形成。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近年来,吉林省多策齐施,实行由引导农民工单一“离乡”外出就业为主,转向外输、内转、回引并举,数量、质量并重的新举措,构筑了既巩固省外、发展省内,也鼓励就近就地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格局。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

“当前,吉林正处于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稳增长、调结构,必须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最大限度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的话掷地有声。

“要坚持不懈抓好就业创业工作,统一思想,克服困难,一以贯之抓出成效。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要把保就业、增加收入作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省长蒋超良信心满满。

吉林省人社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等文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把一项项关乎转移就业、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送到农民手中,狠抓落实,让政策红利最大限度地惠及全省农民。

截至去年末,全省已累计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203个,扶持创业4.07万人,直接带动就业27.08万人。累计发放扶持农民工创业贷款5.1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建设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7个,扶持创业6439户,直接带动就业24857人。

“如果没有当初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我家的冷库可能现在都没有盖完呢。”永吉县岔路河镇下坎村的张春丽有感而发。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昔日的农家妹,经过政府扶持和个人努力,如今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

2008年,张春丽、柳茂松夫妇回到家乡开始种植芦笋。如今,他们成立的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拥有159个大棚,种植面积达到7.2公顷。合作社开办的小型出口保鲜芦笋加工厂也开始运行,每年可加工500吨芦笋,创汇350万美元,带动周边村民50多人就业。

“返乡创业促进了农民工的继续社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吉林省人社厅厅长曹宇光说。

从“小舢板”到“航空母舰”

在永吉县万昌镇的国家级水稻示范基地,笔者见到了农村劳务经纪人吴夺。

“每年到了插秧的季节,我就会组织村民去白城插秧,不但自己赚到了钱,村民干活也赚到了钱,而白城当地的稻农也提高了产量,多赚了钱。”吴夺说。几年下来,他带动周边村子500多名农民实现就业。

“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不但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还盘活了农村就业市场和经济。”永吉县就业局副局长李娜说,“因此,提高劳务经纪人的综合素质和劳务经纪能力,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4年,吉林省人社部门开展了劳务经纪人试点工作,将劳务经纪人职业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普及劳务经纪知识,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劳务经纪人执业技能。他们鼓励和指导劳务经纪人创办劳务中介组织,对长期从事劳务经纪业务的,组织继续教育。同时,在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积极支持。劳务经纪人引进的技术、资金和项目,可享受返乡创业的有关政策。

“以前做劳务经纪人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次培训让我拓宽了视野,明白了做好一名劳务经纪人的努力方向和途径。”蛟河市金星村村书记、吉林市优秀劳务经纪人王文波在接受培训后深有感触。

“劳务经纪人试点工作既要积极还要稳妥。我们要在当好劳务经纪人试点排头兵的同时,积累和总结可复制的试点经验。”蛟河市就业局局长韩香泉说。

变农民工无序输出为有序输出,并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劳务经纪人品牌”,不但增强了吉林省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还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全省共有4887名劳务经纪人活跃在全省农村,今年上半年共带动21.7万人次实现就业。

从“北雁南飞”到“群凤还巢”

转变农民工就业观念,从“引导外出”到“鼓励返乡”是劳务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更是振兴区域经济、富民强省的需要。

从创意到创业,仅有一步之遥,想要迈过去却并不容易。

敦化大德创客园海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武传锋大学毕业后,带着振兴农业的激情回家乡研究菌种,干起了农业。

作为一个初创型企业,在起步资金不足、孤立无援时,敦化大德创客园的政策雪中送炭。“我享受了免房租、贴息贷款等好政策,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武传锋高兴地说。目前,公司的菌种销售达到5亿袋以上,产值700多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1万多名农民就业。

一“离”一“返”虽只一字之差,却事关发展大局,意义深远重大。

从当初的“北雁南飞”,到现如今的“群凤还巢”,一批批敢闯敢拼的“劳务大军”踏出了吉林快速发展的创富之路。(刘璐 华玲)

( 责编:hjx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