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村劳动力分布于广袤山村,居住分散、范围广,要把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及时送到广大农村服务对象身边,让他们就近就地享受到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需要在基层建立扎实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延伸服务触角到家门口。信宜市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因地制宜坚持“组织、场地、资金、人员、制度、工作”六到位要求,高标准、专业化打造基层服务平台,将公共就业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极大方便了农村服务对象获取就业信息、享受就业创业服务,有效促进转移就业创业,为山区农业市提供了很好的基层服务建设经验。
信宜绍秀体育馆的大型户外全彩LED显示屏
广东省信宜市是一个山区农业市,总人口140多万人,下辖1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400个村居委会。该市在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切实做到“组织、场地、资金、人员、制度、工作”六到位,将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2013年年底,实现了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全覆盖。
一、组织领导到位
信宜市高度重视基层平台建设,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信宜市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工作,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讨论研究,并制定«信宜市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全市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二、场地规划到位
平台建设首先需要解决场地问题,该市坚持集约节用、盘活存量的原则,组织人员对各乡镇(街道)服务平台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相关事宜进行摸底调查,在规划建设场地现场办公,确定初步建设方案。该市服务平台建设均利用原有的办公场所进行改建或扩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根据各乡镇(街道)实际情况,结合服务农村劳动力的实际需要,分别确立了平台建设需要达到的标准,明确平台必须具备一站式服务场地,承担就业创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监察六大职能。
三、资金保障到位
2012年,信宜市政府明确按照每个8万元的标准,安排乡镇平台建设配套资金152万元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为平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乡镇服务平台投入资金控制在40万元左右,其中改建装修规划25万元左右,购置办公设备15万元左右。全部改建工程项目均按照规定的程序,实行公开招标,工程造价、工程验收均需通过财政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办公设备经立项审批后,由市人力社保局自行采购。为确保工程进度,全部平台建设工程均由工程队全代资,工程建成验收后,再从省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中支付。工程启动资金由市人力社保局先借支解决。
四、工作人员到位
为切实解决工作有人做的问题,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信宜市将一般乡镇(街道)服务平台编制增至4人,农村劳动力规模较大的4个镇增加至5人。目前,全市乡镇(街道)服务平台编制达81人,人员经费全额财政供养,属市人力社保局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仍有缺口的服务平台通过“三支一扶”方式落实大学生予以补充,既解决了基层平台人手问题,又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实现了双赢。各村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由村居委会主任担任。加强对工作队伍的业务培训,全面掌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统计调查方法等,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工作队伍。
五、制度建设到位
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结合实际,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信宜市统一制作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牌匾、刻制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印章、制作服务平台标识、制定工作职责。健全完善岗位职责、培训学习、基础台账、服务项目公示、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安全防范、财务管理和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评价监督等20多项管理制度。规范了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等多项工作流程,做到及时上墙公示,方便农村劳动力查询掌握,自觉接受服务对象监督。
六、工作开展到位
建成配备完善后的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主要负责制订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计划,指导村级平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开发培训项目、职业介绍、信息发布、创业指导等工作。村级平台重点开展入户调查、信息收集、政策宣传以及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措施执行落实工作。乡镇(街道)平台及时传达指导上级政策精神,村级平台及时收集上报农村劳动力相关基础数据信息,形成了服务向下延伸、数据向上集中的良好工作格局。
目前,信宜市的就业网络服务平台由市就业服务中心、职介中心、鸿大职业中介、深圳东莞等地工作服务站、信宜绍秀体育馆的大型户外全彩LED显示屏、19个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以及400个人力资源服务站组成。国家及省市政策信息、珠三角地区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信宜市劳动力的求职信息等在信宜市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内上传下达,为全市大量劳动力转移输出提供可靠准确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