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山东省曲阜市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趋势明显

2016.05.18

2016年,曲阜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春天,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创业趋势明显。截止到2016年3月底,曲阜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1.5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7.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4700元/月,增幅4.4%。其中,市内转移农村劳动力7.78万人,占66.6%,同比增加1.78万人,增幅为29.7%;市外输出2.46万人,占21.3%;境外就业1.3万人,占12.1%。受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劳动用工需求呈现季节性、暂时性特点,传统用工模式改变。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用工荒”现象,企业用工转向卖方市场。

从人社部门劳务输出机构工作情况看,近几年成批量劳务输出已很难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由过去主要为异地流动就业这一单一形式,转变为“异地流动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三足鼎立局面。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比重仍会不断上升。

一、就地转移比例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向省外城市的占6.6%,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转向省内市外的占12.7%,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今年1-3月份,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00人,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在新增转移的劳动力中,就近就地转移的比例达90%,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

二、返乡创业明显,涌现一批农民工创业明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市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达220人,创办企业440个,带动2552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针对农民工创业中比较突出的融资难问题,该市积极提供信贷支持,1-3月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5万元,其中为返乡农民工发放120万元,共扶持8名农民工实现创业。

三、就近转移就业倾向于第三产业。新生代农民工更加看重就业环境和就业服务,建筑业、工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下降,家庭服务业、旅游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吸引力逐渐加大。据统计,今年农村劳动力市内转移到工业的比例为14.7%,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转移到建筑业的比例为29%,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转移到家庭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的比例为56%,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初步调查分析,曲阜市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的主要原因:

一、曲阜市大力优化了返乡就业创业环境。提升了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农民工就业创业得到政策保障,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呈上升趋势,外出打工不如在家门口工作已成为全市农民的共识。

二、就地就近转移收入有所提高。目前就地就近转移月工资一般为2800元左右,异地转移月工资5000元左右。由于异地转移成本上升,支出较高,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的实际收入差距缩小。有的地方,就地转移的实际收入超过异地转移的收入,因而增加了就地转移的吸引力。

三、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农民工工资发放得到有效保障。建立了“一书两金一卡”制度,稳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完善动态监控和主动预防监管模式,开展突出违法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市政府与各镇街政府签订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责任书12份,市财政专门设立了300万元应急周转金,各镇街设立30万元应急周转金,各类用人单位缴存工资保证金1500万元,用于拖欠单位支付困难时的应急状况处理,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四、招商引资力度效果明显。一些企业落户曲阜和该地企业的用工需求量进一步增加,个别企业用工出现缺口,曲阜市适时开展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分析,并根据掌握的情况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促进劳动者与企业对接,确保该地用工需求。五是就地转移离家较近,就业方式灵活。农民在家乡打工,生活习惯、地理环境、人情世故都比较适应,忙时务农,闲时务工,时间上可灵活支配,既不耽搁农活,又增加收入,同时还照顾了家中老人和小孩,可谓一举多得。(曲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孔祥欣)

( 责编:lhj )
  • 劳动力转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