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 特色种植产业——云南昭通脱贫攻坚的“金钥匙”

    云南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交汇处,96.4%为山区或半山区。这里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国家级贫困县有10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当前,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这是一场硬仗,而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便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云南...

  • 甘肃瓜州: 党建引领兴产业 扶贫带贫促增收

    今年以来,瓜州县南岔镇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与扶贫带贫深度融合,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依托城郊和蔬菜大棚种植优势,大力发展果蔬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兴产业,扶贫带贫促...

  • 河北滦州:产业扶贫播散“新希望”

    7月11日,滦州市茨榆坨镇新希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在大棚内采摘西红柿。近年来,河北省滦州市茨榆坨镇扶持成立新希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合作社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据介绍,目前茨榆坨镇108户贫困户全部依托该...

  • 贵州平塘:极贫乡镇脱贫致富添底气

    “你今年养的这几头猪如何嘛?”“你看,长得好得很,已经被贵州大学预定了。”这几天,平塘县大塘镇新光村栗木组贫困户吴乔花喜笑颜开,自去年自己家中养殖的4头猪被贵州大学购买后,今年她又购进了5头猪,由于管理到位,5头猪长的非常好,已被贵州大学提前预定。当天...

  • 中国减贫的西海固报告

    西海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一度被认为“不适宜人类生存”。除掉西海固贫困的标签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夙愿。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和尚头”到“山川绿”,从“讨要吃”到“仓廪实”,从“靠穷富”到“比着干”,从“谋扶贫”到“求振兴”,西海固...

  • 西藏阿里:聚焦深度贫困县乡攻坚 三年减贫1.6万余人

    近年来,西藏阿里地区聚焦深度贫困县乡和特殊贫困群体攻坚:3年累计减贫4418户16212人,85个村(居)退出贫困村行列,噶尔等4县实现脱贫摘帽,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22948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6736人,贫困发生率从28.3%下降到8.3%。为加快脱贫进度,“十三五”期间西藏阿...

  • 屡败屡战斗“贫魔”——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一个山村三十年接力奋斗甩掉贫困帽子

    位于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洋港镇泉口村,素有“旱包子”“水袋子”“虫窝子”之称,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灾。贫困就像一道魔咒,世世代代萦绕在这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我国发起向贫困宣战以来,这里的人们一直与“贫困恶魔”进行着艰苦卓绝的...

  • 脱贫攻坚,摘帽不摘责任——“我们丝毫不敢松懈”

    从江西井冈山成为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第一个摘帽的贫困县,到43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国贫困县摘帽进程过半。一路行来,我们披荆斩棘、不懈奋斗,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今明两年,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摘帽不是终点站,而是新起点。贫困县摘帽后,要继续完成...

  • 重庆南川:开展“关注贫困学生”公益研学旅行活动

    7月10日,参加公益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在重庆南川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参与分享、互动活动。近日,重庆市南川区教委开展“关注贫困学生·情暖贫困家庭”主题公益研学旅行活动,组织贫困学生走进红色景点、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等,让孩子们拓展视野,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