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保姆哪里找?常山阿姨就是好!”浙江省常山县按照“政府性主导、公司化运作、学院式培训、AB岗派遣、标准化服务”的思路,精准谋划、精准施策,全力推动保姆行业加快转型,“常山阿姨”品牌快速打响。一、 品牌特点围绕规范品牌标准、突出品牌特色、创新“阿姨”称号,倡导家人的理念、人性的温暖、职业的尊重、平等的观念,引导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平等友善、和睦相处。突显“三心”内涵,即提供安心陪…
展开 >
“放心保姆哪里找?常山阿姨就是好!”浙江省常山县按照“政府性主导、公司化运作、学院式培训、AB岗派遣、标准化服务”的思路,精准谋划、精准施策,全力推动保姆行业加快转型,“常山阿姨”品牌快速打响。一、 品牌特点围绕规范品牌标准、突出品牌特色、创新“阿姨”称号,倡导家人的理念、人性的温暖、职业的尊重、平等的观念,引导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平等友善、和睦相处。突显“三心”内涵,即提供安心陪伴、贴心关怀、称心服务。明确“三业”要求,即专业培训、职业培养、全业发展。以“五类档案”建设为核心,将“常山阿姨”分为初级“简单劳务型”、中级“知识技能型”和高级“综合管家型”,探索建立相对应的“A、B、C”三种技能评价等级体系和等级证书。二、 品牌保护瞄准重点城市、重点企业、重点平台,全面打开市场,精准保障就业。一是深化“山海协作”建市场。以杭州、宁波、温州为重点,与外地对应单位进行合作对接,把握市场分析,加强信息互通,深化劳务合作,促进“阿姨”有组织、有依靠、有保障地走进城市。二是携手行业龙头占市场。主动与杭州巾帼西丽、华红家政等行业龙头对接,实施菜单培育、定向输出、联合管理,共同举办“常山阿姨”杭州等专场推介会,全力将“常山阿姨”推向更大市场。三是建立网络平台拓市场。大手笔投入,建立“常山阿姨”数据中心,打造集咨询服务、网上订单、报名培训等于一体的网上市场服务平台。把标准评价作为规范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推动“常山阿姨”不断完善,始终站在市场的潮头。建立“常山阿姨”认定标准。坚持政企校三方联合,制定“常山阿姨”的认定办法,在解决“怎样才是常山阿姨”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建立了全省第一个保姆行业品牌的认定标准。建立客户评价反馈机制。围绕掌握阿姨实际服务情况,建立电话回访、服务投诉、服务评价等多种反馈渠道,做好每位客户反馈信息记录。三、 取得成效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重视下,2017年全面打响“常山阿姨”品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整合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专项资金110万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30万元、养老服务产业资金20万元(合计260万元),共开展家政类技能培训2579余人次,就业率20%左右;其中精品班培训540余人次,就业率40%左右。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县从事家政行业的农村妇女有2200余名,其中在市外从业的从3月份的1013名增长到1425名,增长40.67%;人均月工资从培训前的4000元左右提高到5000-6000元,增长25%以上,全年带动农村妇女增收1.5亿元以上。经过一年的努力实践,“常山阿姨”深受群众欢迎,广受市场认可,倍受社会关注,其带来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综合效益已初步释放。国家、省、市媒体纷纷报道,南方周末全文刊登《保姆经济政府推,保姆品质政府管—“常山阿姨”推介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了专门批示肯定,开创了家政服务行业的历史。四、 发展规划“常山阿姨”品牌建设,开局良好、初显成效,需要总结回顾,更要保持清醒、思考奋进。常山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抓机遇,积极探索,奋力开拓,推动“常山阿姨”品牌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一)更高站位推进“常山阿姨”事业发展。坚持把“常山阿姨”品牌建设作为县委“民生优先”战略的关键举措,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完善规划,搭建平台,配置资源,强力推进。重点对照国家实施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18条,深化研究,把准要求,全面跑部进省,力争一批重大项目和试点工作落户常山。(二)更大决心加强“常山阿姨”职业建设。按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要求,把“常山阿姨”作为县委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快“常山阿姨”职业化发展,打造一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阿姨工匠”。强化观念倡导,树立“常山阿姨”重劳动、有保障、受尊重的社会认知,使之成为妇女就业的理想选择。(三)更严要求提升“常山阿姨”行业规范。完善“品行摸查、健康检查、家庭情况调查、违法犯罪行为联查”的职业入门审查体系,统一权威性上岗证书,严格实行“凭证上岗”,坚决把安全隐患拦截在入职门外。加强“常山阿姨”中介公司和服务企业管理,厘清阿姨、企业、雇佣方三者权益关系,全面鼓励“员工制”管理,和谐劳动关系,加强风险控制,推动各方权益保障人性化、规范化、法治化。(四)更实举措筑牢“常山阿姨”基层基础。把“常山阿姨”事业发展作为基层服务群众、治理创新的重要工作,纳为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工程。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账”的要求,做实调查,掌握底数,规范“常山阿姨”在乡村两级源头管理。持续推进“阿姨集中村”“阿姨之乡”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群众上岗就业,放大集聚效应,做强阿姨文化,打造一批以“常山阿姨”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