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深化校地合作,构建人才引育新路径

2025.09.11
坚持“项目引进、高校共建、平台汇聚”协同,以各类科研项目为依托,不断深化与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9家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40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针对性研究新产品、新工艺,吸引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入驻。2025年以来,共开展技术攻关65次,孵化“三新”成果16项,平台聚集科研人员达561人。 校地合作定向育才。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校企互动”培养模式,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玻璃、绿色健康食品等产业发展需求,及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和就业需求目录,深化与安徽机电工程学校、凤阳县技工学校等中职院校合作,通过开设各类“定制班”“冠名班”,创设特色品牌课程21个,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高技能人才1076名。

近年来,凤阳县大力实施“招才引智”专项行动,精准对接集聚人才资源,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实用型的人才队伍,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精准问需靶向引才。聚焦打造“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县委人才办联合县人社、科技、企服中心等单位组建4个专班,赴201家重点企业开展集中调研,编制《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确定人才需求总量237人,常态化组织企业家和用人单位赴长三角等先发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定向”开展招聘、推介、洽谈,联合举办高层次人才凤阳行、党政领导及企业家高校行等系列活动36场,引进博士及副高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9人。

搭建平台多元聚才。坚持“项目引进、高校共建、平台汇聚”协同,以各类科研项目为依托,不断深化与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9家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40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针对性研究新产品、新工艺,吸引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入驻。2025年以来,共开展技术攻关65次,孵化“三新”成果16项,平台聚集科研人员达561人。

校地合作定向育才。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校企互动”培养模式,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玻璃、绿色健康食品等产业发展需求,及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和就业需求目录,深化与安徽机电工程学校、凤阳县技工学校等中职院校合作,通过开设各类“定制班”“冠名班”,创设特色品牌课程21个,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高技能人才1076名。

  • 合作
  • 深化
  • 安徽
  • 凤阳
  • 校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