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奉新:“社区就业红娘”织密服务网

2025.09.11
年以来,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推出“社区就业红娘”机制,融合“五步走+三服务”模式与“党建引领+就业服务码上办”举措,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就业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助力4000余名城乡居民稳就业,帮助362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区就业率达96.97%。 “建基地”求职就在家门口 以“5+2就业之家”为核心载体,奉新县为“社区就业红娘”搭建起扎根基层的服务阵地,实现“群众找岗不用跑,服务上门更高效”。

今年以来,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推出“社区就业红娘”机制,融合“五步走+三服务”模式与“党建引领+就业服务码上办”举措,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就业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助力4000余名城乡居民稳就业,帮助362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区就业率达96.97%。

“建基地”求职就在家门口

以“5+2就业之家”为核心载体,奉新县为“社区就业红娘”搭建起扎根基层的服务阵地,实现“群众找岗不用跑,服务上门更高效”。在阵地布局上,在中心城区统筹建设10个“就业之家”服务中心,并在农贸市场、超市建立求职便利点,覆盖城区17个社区10万人,建成“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商贸区专设“快递小哥就业之家”“三轮车协会就业之家”,为灵活就业群体量身定制服务。

为推动社区就业工作走深走实,奉新县公开招聘10名就业服务专岗人员,配备专职“就业红娘”驻点服务。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就业帮扶窗口,推行“保姆式”服务,变“群众跑”为“红娘跑”,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办理求职登记、政策咨询、岗位匹配等业务。同时,依托“就业之家”小程序,累计吸引511378人次浏览关注,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

此外,“就业之家”创新开展“5+2”服务模式,每半个月在楼院、公园、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微型招聘会,将岗位“送上门”。东门社区、龙山社区等通过“家门口招聘会”,已促成百余位居民与企业当场达成就业意向,让“基地建在家门口,岗位送到手边上”成为现实。

“五步走”精准服务有章法

“社区就业红娘”以“划格—派员—公告—摸排—汇总”五步工作法为抓手,实现从“粗放服务”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以网格为单位,每个网格建立4-5个居民专用微信群,将2687家街区商铺、辖区企业全部纳入网格管理,确保就业信息“无死角”触达。通过网格微信群、入户张贴公告、社区广播等方式,宣传就业服务政策、信息摸排目的及“就业之家”服务内容,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推行“书记包片、干部包街、网格员包户”三包制度,在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就业专干、楼院长中组建起一支 300余人的“就业红娘”队伍,实现“一格有支队伍,失业有人专服”。“就业红娘”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重点摸排低保户、残疾人、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详细记录其就业现状、技能特长、求职意向及企业岗位空缺情况,建立“一人一档、一企一表”。今年以来,已完成1392名未就业人员信息登记,其中579名有就业意愿人员全部纳入重点服务名单。

“三服务”立体覆盖无死角

“社区就业红娘”聚焦“求职招聘、技能培训、就业帮扶”三大核心服务,分层分类施策,构建起“全方位、全周期、全群体”的就业支持体系。

“就业红娘”化身“牵线人”,一边对接企业需求,一边匹配群众意愿,通过“就业之家”服务窗口、小程序、微型招聘会等渠道,实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全程跟进对接。针对冯田开发区等企业集中区域,“红娘”主动上门收集岗位需求,为企业精准推送人才;对返乡人员、失业群体,则根据其技能特点“量身荐岗”。

“就业红娘”联合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邀请专业讲师开设月嫂、面点制作、电脑操作、养老护理等培训班,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通过“群众点单、红娘下单、机构接单”模式,确保培训内容贴合市场需求。今年以来,已举办培训班23期,培训800余人次,不少居民通过培训从“无技能”变为“有专长”,成功实现高质量就业。

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红娘”推行“一对一”个性化帮扶,用暖心举措点亮群众“就业希望”,对残疾人、高龄就业困难人员,“红娘”则优先推荐灵活就业岗位,协调企业落实特殊保障政策。此外,建立典型案例示范机制,通过宣传帮扶故事,传递就业温暖,形成“帮扶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氛围。

  • 服务
  • 社区
  • 社区就业红娘
  • 企业
  • 人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