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8时,安徽省天长市金集镇工业园区天翔集团汽配车间的机器轰鸣声响起。59岁的丁兆林坐在工位前,双手灵活地整理着汽配部件。
“现在每天工作七个半小时,既能坐着干,也能站着干,劳动强度不高。”丁师傅抬起头,脸上漾满了喜悦的光彩,“园区和厂里特意给咱调了个‘爱心岗’,工作时间短了。只要保质保量完成计件数,收入不受影响,腿脚也不那么累了。” 这样的从容,放在两年前简直不敢想象。
2024年秋季,丁兆林家可谓不幸之事接踵而至,妻子因病不幸离世,儿子因车祸致残,儿媳妇也离家而去。小孙女儿正在读高中,正是花钱的时候。自己却因悲伤和劳累过度导致身体状况日渐下降,在工厂车间劳动觉得体力跟不上,很吃力。金集工业园区和他所在天翔公司了解情况后,及时向他伸出帮扶之手。公司负责人徐乐高说:“考虑到丁师傅的实际困难,并经过沟通,公司特意将他调整到加工汽配件岗位。这个岗位不需要加夜班,只要技能熟练、加工的器件满足下个工序需要就行,劳动强度较轻且收入稳定。”
调岗后的丁兆林师傅,工作、生活的压力有所减轻:新岗位每月薪资增加150元,身体上不再过于劳累。
这种爱心托举,折射出天长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思维”。近年来,该市以建强工业经济为“发展引擎”,构建起“岗位对接-技能培训-跟踪服务”的全链条帮扶机制。针对脱贫户、因病因残返贫户等特殊群体,天长市人社局、工信局、市残联、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职能部门和单位联合企业建立动态用工台账,既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更让困难群众“干得动、留得住、有盼头”。
“爱心岗”释放出的是民生温度。丁兆林师傅的温馨故事,是天长市解决民生实事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注脚。该市经济发展的数据最有说服力:“十四五”以来,天长市滁州高新区和15个镇(街道)工业园区新增就业岗位2.48余万个,与此同时,为破解用工难、用工荒,发动560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下村组、进社区,联动建设嵌入式“村居共富车间”(加工作坊、加工点)2900多家,累计带动12万余名城乡群众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