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带动1.2万人就业

2025.08.29
此举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吸纳了社区富余劳动力,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近日,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全省10个“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典型案例。其中,嵩明县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典型经验入选案例集。 近年来,云南通过强化工作调度、强化政策支持、强化督促指导等措施,统筹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工作,推动帮扶资产规范管理,带动稳定就业,初步形成一批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对全省各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借鉴意义。

走进云南昆明嵩明县杨林镇官庄社区内开设的服装加工厂,缝纫机飞速地旋转,工人们正在争分夺秒地赶制订单,车间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李琼珍是厂区里忙碌的身影之一,曾经因需照料家中老小无法外出务工的她,如今借着开到家门口的企业,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

据悉,官庄社区通过盘活闲置办公楼二、三层及部分场地,招引服装加工厂入驻,该厂规模350平方米,仓库200平方米,设备110台,将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此举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吸纳了社区富余劳动力,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近日,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全省10个“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典型案例。其中,嵩明县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典型经验入选案例集。

近年来,云南通过强化工作调度、强化政策支持、强化督促指导等措施,统筹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工作,推动帮扶资产规范管理,带动稳定就业,初步形成一批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对全省各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借鉴意义。经省、州(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逐级遴选,本次推出《云南省“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典型案例汇编》,共10个案例入围。

为有力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云南成立工作专班,由省农业农村厅分管副厅长任组长,19个相关处室(中心)为成员单位,省、州、县农业农村部门三级联动,实行“周分析、月调度”,根据工作动态不断调整,深入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帮扶资产管理“回头看”工作的通知》明确,组织对低效闲置经营性帮扶资产使用状况进行排查,形成待盘活资产清单;对已盘活成功的资产要持续做好巩固提升工作;对暂时没有盘活成功的低效闲置资产,要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日常管护,不让资产损坏、流失或因管理不善而贬值,确保资产有人管护。

通过上述措施,云南省“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尤其是在盘活闲置资产方面,形成“升级改造、招强引优、转变用途、灵活重组”4种路径的“招小商”盘活闲置资产帮扶模式,促进脱贫群众就地就近就业。2024年以来,全省盘活低效闲置经营性资产634个、带动就业1.2万多人,既有效盘活资产促增收,又助力解决脱贫地区“一老一小”问题。截至今年7月底,10个省级试点县的91个闲置经营性资产已全部盘活。

  • 资产
  • 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 盘活
  • 云南
  • 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