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全力谱写新业态协商调解“ 东阳实践”新篇章

2025.08.19
组织一线仲裁办案人员、律师等形成“仲裁问诊团”,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对新业态企业在劳动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签订、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堵点、痛点进行把脉开方,将风险隐患由事后化解变为事前预防。东阳市通过新业态企业自主宣传和人社局进企宣传的系列普法宣传让8万余人次受益。 二、 抓协商调解、提调处质效,打造“一站式”调解新模式 王女士是某电商平台的员工,因绩效考核问题与公司产生矛盾,企业内部的调解组织立即介入。

近年来,浙江省东阳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通过建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新阵地”、“新模式”、“新服务”,织牢新业态权益保护网。东阳市新业态劳动纠纷案件呈下降趋势,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发现率、调处率、成功率、履约率“四提高”,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协议履行率、人民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推动东阳市调解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整体向前大幅度提高。有效地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维护新业态用工关系和谐稳定。东阳市新业态“一站式”调解中心的工作做法,获得《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劳动保障报》《浙江日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刊登报道;《探索新业态劳动纠纷调处新机制》获评浙江省人社领域可复制可推广优秀改革案例;《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新模式》获浙江省人社领域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最佳项目”;近日,东阳市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授于,2024年度工作突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称号。

一、 建调解组织、抓源头预防,建立“一站式”调解新阵地。

李先生是从事快递工作的劳动者,因薪资争议,向市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申请,中心马上启动快速调处通道,会同人社、总工会、企业家联合会等相关部门进行协同调处,仅耗时半天就与企业达成和解协议,企业当场支付了所拖欠的工资。这是东阳市新业态“一站式”调解中心快速调处的一个缩影。

一是建强新业态“一站式”调解新阵地。为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难,劳动者权益保障涉及多个部委,维权组织欠缺,新业态行业、企业没有建调解组织的问题,东阳市聚焦新业态从业者集聚的电商、外卖等企业,率先建立企业“一站式”调解组织让他们就地解纷。聚焦新业态矛盾发生难解点,东阳市集人社局、会同法院、公安、司法、总工会、工商联、企业联合会等部门成立东阳市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运用部门的职能特点和专业优势,通过无缝衔接协作的联动工作模式,让劳动争议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协同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效便捷维权,构建“一站式调解”多元联动模式。聚焦新业态在密集的影视行业,建立全国首家影视业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为化解影视业劳动争议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平台。中心集咨询疏导、纠纷调解、劳动仲裁法律援助、共享法庭等功能于一体,及时、快速处理影视业劳动纠纷,保障劳动者权益,实现影视业良性发展。通过建新业态调解组织将调处关口前移到家门口、网点、站点,让新业态从业者就近有维权处。截至目前,东阳市建立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2家,行业调解中心4家,新业态企业调解组织20家。充分搭建维权调处平台,形成了“市级枢纽+行业平台+企业站点”的立体化调解网络,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方便。

二是深入基层抓源头事前预防。针对新业态劳动者法律意识不高,劳动者对有关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缺乏了解。东阳市充分发挥新业态行业中网络优势,在新业态电子商务协会一站式调解中心等行业开创历史先河,由企业、行业自主运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开展“以案普法”“以案释法”“以案说法”宣传428次,用实际案例引导企业和劳动者依法用工、合规务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针对用工领域中遇到的矛盾和争议问题,举办规范用工培训108场,举办法律法规宣传308场次,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了用工行为的规范,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组织一线仲裁办案人员、律师等形成“仲裁问诊团”,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对新业态企业在劳动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签订、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堵点、痛点进行把脉开方,将风险隐患由事后化解变为事前预防。东阳市通过新业态企业自主宣传和人社局进企宣传的系列普法宣传让8万余人次受益。

二、 抓协商调解、提调处质效,打造“一站式”调解新模式

王女士是某电商平台的员工,因绩效考核问题与公司产生矛盾,企业内部的调解组织立即介入。在公司办公室就近组织现场调解,就地协商并形成解决方案,从提出诉求到圆满结束仅用2小时。王女士对处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并对劳动仲裁员用心为民调解表达感激之情。

东阳市创新调解模式,开拓纠纷调解渠道,整合调解资源,强化协商调解功能,促进劳动争议就地就近就便快速化解,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一是建立“一站式”就地调解模式。 针对新业态劳动者维权渠道不畅,东阳市通过发挥新业态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熟悉内部运营规则和劳动者情况的专业性优势,熟练运用“面对面”、“背靠背”等调解方法,引导当事人优先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发挥商(协)会调解组织熟悉行业特点、业务熟,政策熟,关系熟等天然的优势,就地快速调处纠纷。推进线上线下融合调解,做好诉调对接,开展全流程在线调解,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精准且低成本的服务。发挥新业态“党建+”调解模式的堡垒作用,创建新业态“红社调解室”,提高基层党员调解能力,实现党建助力和谐调解。

二是建立“一站式”快速调裁模式。围绕新业态劳动者和企业“快速解决劳动争议”需求,运用新业态派出庭、调解中心,就地就近快立、快送、快调、快审、快裁、快结地及时调处纠纷;建立劳动人事争议速裁庭,实施类别化管理和差别化处理的“快调+速裁”模式,采取容缺受理、引导调解结案、适用简易处理及落实终局裁决的工作方式办理新业态劳动者争议案件。建立东阳市新业态一站式调解中心,过整合各部门的调解职能,整合各类调解资源,聚集专业行业各路调解精英,以“一站式”为定位,打造新业态劳动者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模式,为新业态劳动者构建维权“快速路”。建立影视业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集咨询疏导、纠纷调解、劳动仲裁法律援助、“共享法庭”于一体,及时快速处理影视业劳动纠纷,保障劳动者权益,实现影视业良性发展。坚持调解优先,推进数字赋能,打造“智慧调解”服务新模式,突出线上线下融合办理,努力实现当事人“零跑腿”。创新实施“站点接访+流动巡察+线上调解”的集成互补式快速调解方式。

三、 规调处流程、提服务效能、提供“一站式”调解新服务

近日,俞某向线上劳资纠纷调解平台投诉,要求企业给他13天工资即1300元,东阳国际汽车城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主任史学军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联系俞某和企业负责人,核实情况,告知相关法律规定,仅用半个小时调解成功。当天下午企业就把1300元工资付给俞某,同时企业还为另外两位离职员工补发600元和200元工资。这是东阳市运用线上劳资纠纷调解平台高效为新业态劳动者解纷的一个缩影。

一是规范流程拓宽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渠道。出台《东阳市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实施细则》对重大疑难案件,由市“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立即组织各部门调解精英专题“急诊会诊”,为劳动者提供“一案一策”服务。《工伤仲裁诉讼深度融合机制》,建立法院、仲裁院、工伤认定中心协同调解机制,把新业态劳动者矛盾纠纷化解在工伤认定、仲裁程序、诉讼程序之前;畅通新业态劳动者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开展法律援助活动,创新建立“法律顾问团”,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和心理服务,帮助广大劳动者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全流程服务体系。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不到位,东阳市整合优势服务资源,汇聚多部门力量,建立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服务机制,做好各类调解衔接联动服务工作,合力化解新业态劳动纠纷。东阳市通过大力推广运用“浙里办”APP和省仲裁网络平台,引导劳动者通过网络维权,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新业态劳动者足不出户享受“在线调解仲裁”的便捷;强化新业态劳动者“一站式”维权,针对事实清晰、证据确凿的案件实行速调速裁,最大限度节省劳动者维权成本;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纠纷协同处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对于小额的劳动待遇给付纠纷,采取自动履行激励机制,引导当事人立即履行,同步完成纠纷调解与权益落实。

  • 调解
  • 业态
  • 新业
  • 劳动者
  • 劳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