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盐池:“四业联动”拓宽增收渠道

2025.08.07
何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鼓起增收“钱袋子”。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今年以来,该镇将稳岗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抓手,创新推出“两图作战”精准服务模式和“四业联动”增收机制,通过打造“沙窝窝”劳务品牌,有效拓宽就业渠道,显著提升群众收入。 高沙窝镇位于盐池县西北部,辖9村1社区。为打好稳岗就业这场硬仗

如何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鼓起增收“钱袋子”。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今年以来,该镇将稳岗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抓手,创新推出“两图作战”精准服务模式和“四业联动”增收机制,通过打造“沙窝窝”劳务品牌,有效拓宽就业渠道,显著提升群众收入。

高沙窝镇位于盐池县西北部,辖9村1社区。为打好稳岗就业这场硬仗,镇党委、镇政府探索建立了贯穿全年的“三回访”劳务保障机制(年初访需求、年中访满意度、年底访收入保障),把牢就业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盐池县高沙窝镇凝聚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等力量,逐户逐人摸排劳动力状况,建立并动态更新就业台账。数据显示,全镇7597名劳动力中,已就业5890人,较去年增长410人,增长率达7%。其中,稳定就业和灵活就业人数均实现稳步增长(稳定就业增长3.8%,灵活就业增长13.6%),群众转移性收入达8481.6万元,同比增长20%。分布图清晰显示了就业流向(县内、县外区内、区外)和就业形态变化。对于未就业的1707人(主要为在校学生、需照顾家庭者及陪读妈妈等),镇里常态化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意向,实施点对点对接。为重点群体建立“一人一策”档案,提供“131”精准服务(1次政策宣传、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举办企业家座谈会,围绕光伏清洗、物流运输、门卫后勤等开展有组织、定向化的技能培训、劳务服务,累计培训1000人次。组织开展“陪读妈妈”访企拓岗活动,带动2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未就业向就业转变。建立失业人员再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定期对实现再就业的人员进行回访,了解其工作情况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特别针对年龄偏大、需灵活就业的人群,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强化无人机操作、厨师等紧俏技能培训,累计培训59人次,推动劳动力向技能型转变。

同时,依托高沙窝工业园区、光伏园区就近就地转移劳动的资源优势,创新“企业下单、政府派单、群众接单”的劳务输出机制,已向园区西区、集中区及光伏企业分别输出劳动力154人、157人和179人。特别是与中民新能、融盐资源等企业签订“新能源光伏运维服务”协议,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依托本地优势农业资源,打造“红白黑”三色产业带动就业:“红色”西红柿产业。以高沙窝村为核心,发展千万级西红柿产业,带动就业158人。“白色”滩羊产业。发挥“盐池滩羊”品牌优势,稳定饲养量28万只以上,成为就业支柱,带动1227人增收。“黑色”生猪产业。深化“企业+集体+群众”联营模式,生猪饲养量达6万头,带动就业100人。

此外,借力重点小城镇建设和“两化一振兴”(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契机,持续提升服务业辐射带动能力。培育住宿、餐饮、零售等各类服务市场主体162家,直接带动525人就业,人均增收约3.6万元。并且,高沙窝镇大力培育创业主体,现有致富带头人134名,创办家庭农牧场74个,实现产值约3430万元,户均增收3.47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0万元(52笔),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26人。积极对接高沙窝籍在外企业15家,实施“点对点”就业帮扶,促进576名群众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年人均收入达7万元。

据了解,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通过“两图”精准画像、“四业”协同发力,不仅有效破解了就业信息不对称难题,更深度激活了本地产业潜力,打响了“沙窝窝”劳务品牌,走出了一条以精准服务和产业融合推动稳岗就业、助力群众持续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 增收
  • 带动
  • 高沙
  • 群众
  • 沙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