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嘉峪关:着力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位难题

2025.08.06
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近年来,嘉峪关市实施人才赋能工程,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技能资格认定”,形成“企业出题、院校解题”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全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万余人次,获得技能资格认定500余人,有力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位难题。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嘉峪关市充分挖掘省内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依托酒钢集团公司、大友公司、索通公司等钢铝产业重点企业,与高校共建了10个实习实训基地、4个重点人才基地,打造集人才培养、新质生产力培育、创新创业为一体的产教联合体,构建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实施”协同育人格局,累计向企业精准输送技能人才80余名。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近年来,嘉峪关市实施人才赋能工程,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技能资格认定”,形成“企业出题、院校解题”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全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万余人次,获得技能资格认定500余人,有力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位难题。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嘉峪关市充分挖掘省内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依托酒钢集团公司、大友公司、索通公司等钢铝产业重点企业,与高校共建了10个实习实训基地、4个重点人才基地,打造集人才培养、新质生产力培育、创新创业为一体的产教联合体,构建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实施”协同育人格局,累计向企业精准输送技能人才80余名。

围绕钢、铝、核、新能源等产业创新需求,嘉峪关市构建以创新联合体为引领,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科技孵化基地为支撑的创新平台布局,培育建设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38个,支持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开展基础研究攻关、核心技术突破,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嘉峪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省第一,15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全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功臣奖。

近年来,嘉峪关市以培育技术攻关型人才队伍为抓手,聚焦钢铝产业、民用核产业、文旅产业等重点产业,累计组织实施省、市级人才项目59个,带动解决多项“卡脖子”难题,获得专利30余项,形成的粉矿悬浮磁化焙烧等关键技术成果填补国内技术应用空白,8名领军人才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 产业
  • 人才培养
  • 需求
  • 难题
  • 破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