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十堰市创新推广“零工超市”就业服务模式,通过构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强化产业赋能、优化多元服务等举措,有效促进群众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零工超市”132个,在建5个,累计带动就业6927人。
三级联动构建服务体系。十堰市创新推行“345”工作模式:建立“横向部门协同、纵向四级联动、多元主体共建”三级组织架构;打造“一公里布局、一揽子岗位、一体化联营、一站式服务”四个生态;完善政企协作、灵活用工、技能赋能、数据驱动、长效保障等五项服务保障机制。4月15日,全市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实地观摩郧阳区试点经验,推动“零工超市”全域覆盖。该模式已成为促进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融合的创新实践。
产业赋能凸显地方特色。各县市区结合区域产业特点,打造差异化“零工超市”。重点发展制袜、食用菌种植等19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建成制袜类56个、食用菌种植类11个、农产品种植类9个,精准服务社区弱劳力、大龄劳力、带娃宝妈等重点群体。
多元服务提升就业质量。人社部门提供全链条就业服务,整合岗位信息、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七大服务功能;建立“大数据+智能化+铁脚板”工作机制;构建四级数据联动机制,实现岗位精准匹配;形成就业服务、技能提升、权益保障的闭环管理。
“‘零工超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工作。”十堰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力争年底前实现乡镇全覆盖,为更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