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五河:用活乡村“公益岗” 提升发展“新动力”

2025.07.24
年来,五河县小圩镇坚持把乡村公益性岗位作为带动困难群众就业、守住返贫致贫底线的重要举措,围绕开发对象、作用发挥和资金发放三个环节下功夫,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大数据+铁脚板”相结合,开发对象“找得准”。严格按照市县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坚持系统数据交换和日常走访相结合,加强返乡失业人员、低收入人口、“零就业”家庭等信息比对分析,主动发现公益性岗位潜在开发对象。

近年来,五河县小圩镇坚持把乡村公益性岗位作为带动困难群众就业、守住返贫致贫底线的重要举措,围绕开发对象、作用发挥和资金发放三个环节下功夫,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大数据+铁脚板”相结合,开发对象“找得准”。严格按照市县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坚持系统数据交换和日常走访相结合,加强返乡失业人员、低收入人口、“零就业”家庭等信息比对分析,主动发现公益性岗位潜在开发对象。结合各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人口数量、就业困难程度,合理确定开发岗位。特别对“零就业”困难家庭,优先安置到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目前,全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38人,开发数量连续3年增加。

“责任制+积分制”相结合,人员作用“发挥好”。完善《小圩镇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对每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区域和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形成“组村镇”三级工作机制,包组干部负责组内公益性岗位工作督促,村“两委”负责公益性岗位考核,镇乡村振兴工作站负责不定期开展复核,对作用发挥不到位的人员及时予以调整,坚决杜绝虚设岗位、岗位养懒人。发挥好“积分制”“放大器”作用,对表现较好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一定赋分激励,用于兑换基本生活用品。今年来,该镇下黄村已有1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获得积分1085分,公益性岗位已经成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助推器”。

“自主查+长期晒”相结合,资金发放“有监管”。该镇财政所积极与镇乡村振兴工作站定期开展会商,常态化维护好公益性岗位人员账号信息,让群众通过手机APP就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到位情况,确保惠民惠农政策落实落地。对于公益性岗位资金发放,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每月公益性岗位待遇发放情况实行镇村两级公示,同时在政务网站长期公示,确保惠民惠农政策在阳光下运行。

  • 岗位
  • 公益
  • 乡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