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市农业农村局正式印发《2025年南昌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今年将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分层分类开展培育工作,全年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1287名,其中常规培育986名、专题培育301名,力争实现培训参评率和满意度双超90%,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能。
根据《方案》,今年的培育工作将精准对接农业生产一线需求,构建“常规+专题”的培育体系。常规培育包括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培育工程、文明乡风建设素质素养提升工程;专题培育则主要为市级农机手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专题班。
为确保培育质量,《方案》在实施环节提出多项创新举措。在培训对象筛选上,将联合组织、人社、教育等多部门协作,通过前期调研摸清农民需求,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建立精准化培训对象库,确保培育对象“选得准”。课程设计上,将打破传统单一授课模式,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田间实践、线上学习、跨区观摩等形式,引入“云上智农APP”中的全国名师精品课程,让学员既能学到实用技术,又能开阔产业视野。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对培育全过程管理作出严格规范。在费用方面,常规培训班4000元/人、专题培训班6000元/人。资金使用上,严禁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或向学员发放补助,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提升培育质量上。同时,将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全程跟踪进度,随机抽查培训实效,对问题突出的班次将启动停班整改,验收环节还将按绩效考评细则严格把关。
此外,培育并非“一培了之”。《方案》要求在培训结束1年内,对不少于30%的学员开展不少于2次跟踪服务,其中现场指导不少于1次,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推介、组织交流互助等方式,推动培育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