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大观区切实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法治“保护伞”

2025.07.21
年来,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治需求,安庆大观区积极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区司法局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人社局、区法院、区总工会等,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搭建起立体式法治“保护伞”,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能动司法,服务民生“有热度” 新业态用工领域当前最突出的就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保障问题。针对该领域劳动者维权难问题,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开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窗口,组建了13人的资深律师团队,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争议案件落实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的“三优”政策。

近年来,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治需求,安庆大观区积极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区司法局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人社局、区法院、区总工会等,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搭建起立体式法治“保护伞”,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能动司法,服务民生“有热度”

新业态用工领域当前最突出的就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保障问题。针对该领域劳动者维权难问题,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开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窗口,组建了13人的资深律师团队,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争议案件落实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的“三优”政策。

2024年7月,因某物流公司改造升级等原因,51名快递员与该物流公司发生劳动纠纷,经过协商后大部分员工选择离职或者听从公司安排去外地站点继续工作,其中19名快递员因各种原因不愿离开安庆。为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19名快递员向安庆市大观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经过审核,大观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该起劳动争议案件,并安排了律师进行法律维权,经过劳动仲裁和一审,共为19名快递员争取46.28万元的补偿金,目前所有补偿金均已履行完毕。

今年以来,大观区共受理此类法律援助案件56件,现场接待法律咨询193人次。通过“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安徽法律服务网、皖事通APP和法律援助值班电话,累计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众和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法律咨询服务355人次。

定分止争,制定多元解纷机制

江某系配送平台旗下的全职送餐配送员,2024年3月14日晚上,配送平台指派给江某一件外卖订单,江某在送餐途中被客户家门口的石头绊倒摔伤在地,后拨打了120求救电话被送往安庆市海军医院进行治疗,医院诊断其为股骨颈骨折,并进行了右侧股骨颈骨折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江某出院后一直在家休息,因单位没有购买工伤保险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故在安庆市工伤认定窗口申报工伤无果,双方因为赔偿也未能协商一致。无奈之下,江某丈夫到大观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与之交谈后,分析本案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确认劳动关系争议,申请人作为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劳动者,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当场安排律师进行援助。经过大观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裁决确认江某与单位于2023年6月19日开始存续劳动关系,依据该法律文书,江某可以在安庆市工伤认定窗口申报工伤。

据了解,全市范围内大观区司法局率先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根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系特点,推动建立“法律援助+调解”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区司法局、区人社局联合在工地上设立“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创立“调裁分流”工作模式,实现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争议案件咨询、申请、调解、仲裁、诉讼“五位一体”无缝衔接。

强化阵地,深化法治宣传实效

“公司以各种理由拖欠送件补贴该怎么办?”“送件途中出现交通事故如何处理?”活动中,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关心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伤赔偿、劳务派遣等热点问题,律师一一给予了细致讲解。法律援助志愿者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读了法律援助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援助对象、援助范围、援助程序等,帮助他们了解如何申请法律援助。这一场景出现在大观区法律援助中心举办的普法宣传活动中。

目前,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法律援助中心、区人社局、区法院、区总工会、各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区)联络点等法律援助工作站,均可咨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相关问题,构建起“纵向区乡村三级贯通、横向多行业有效覆盖”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

截至目前,大观区深入开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通过“线上+线下”推广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18场,派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平台企业共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据案件集中在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行业的现状,紧盯这类劳动争议隐患多发易发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劳资纠纷排查行动,督促企业规范用工,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

  • 劳动者
  • 形态
  • 法律援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