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梅岭街道构建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 共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

2025.07.04
苏省扬州市梅岭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效。街道以“党建引领、多网融合、共建共解”为思路,创新“互联网+网格+调解”模式,推动劳动关系治理现代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和谐劳动关系基础。街道健全“街道-社区-企业”三级调解组织架构,建立专职13人、兼职32人的协调员队伍。过去五年,街道开展企业走访240余次,矛盾纠纷排查45余次,接待受理矛盾纠纷10起,调解成功率100%、双方满意率100%。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效。街道以“党建引领、多网融合、共建共解”为思路,创新“互联网+网格+调解”模式,推动劳动关系治理现代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和谐劳动关系基础。街道健全“街道-社区-企业”三级调解组织架构,建立专职13人、兼职32人的协调员队伍。过去五年,街道开展企业走访240余次,矛盾纠纷排查45余次,接待受理矛盾纠纷10起,调解成功率100%、双方满意率100%。街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宣传活动20场次,发放手册3000余份,营造和谐劳动关系浓厚氛围。

二是强化权益保障,提升服务水平,筑牢和谐劳动关系防线。街道指导辖区内企业规范签订劳动合同、规范用工行为,定期排查劳动报酬支付、休息休假、缴纳社保等情况,整改问题20余个,涉及职工500余人。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余次,法律培训活动10余次,覆盖2000余人次,增强职工就业技能与维权意识。

三是创新工作模式,提升调解效能,畅通和谐劳动关系渠道。街道建立社区网格调解点,联动工会、妇联、社会治理局等部门及法官、律师等法务工作者,形成合力,打造劳动关系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前沿阵地”,形成多元化解机制。过去三年,通过多元协调机制,成功化解复杂疑难劳动争议案件10余起,涉及金额超过100万元。建立“三个一”新型多元调解工作体系(街道调解中心、社区调解站、网格调解室),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格局,全面提升调解工作成效。该体系运行以来,案件调解量增长40%,周期缩短50%。

四是细化工作实施,确保取得实效,提升和谐劳动关系质量。街道指导50余家企业围绕职工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方面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惠及职工2000余人。推行“互联网+网格+调解”深度融合新模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保持在100%。辖区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显著提升,职工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借鉴梅岭街道的成功经验,扬州市已全面推广“党建引领、多网融合、共建共解”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模式,扩大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覆盖,加强技能培训与法律宣传,推广电子劳动合同,优化评价体系。联动工会、司法等力量,推动更多社区建立调解分支机构,构建稳定、和谐、共赢的劳动关系新格局。

  • 劳动
  • 关系
  • 街道
  • 和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