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针对湖区群众的办事痛点,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选择大型压煤搬迁安置社区及湖区村庄开展试点,创新打造“社区微保”社区(村)级社保服务平台。通过打造一批示范站点、建立一套运行机制、下沉一批高频事项、培养一批服务人员,有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把“民生清单”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
因地制宜布站点 服务触角再延伸
“现在社保服务站就在家门口,遛个弯的功夫就把事办好了。”王大娘朴实的笑容,正是“社区微保”服务成效的生动写照。在南阳镇王苏白村,四面环水的自然环境让村民办事颇为不便。如今,设在村委的服务站开通了社保专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待遇资格认证等高频业务实现“家门口”办理。昭阳街道爱湖村服务站地处码头,临近张楼镇湖兴渔村,结合当地生产生活特点,实行“潮汐工作制”,辐射周边群众800余户。欢城镇卜寨社区服务站结合周边业态创新推出“社保+”综合服务,将社保经办与就业服务、劳动关系维护等功能深度耦合,实现“进一扇门、办多样事”。
多元协同聚合力 服务效能再提升
一方面整合社区工作者、城乡公益岗人员等力量,常态化开展驻点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县-乡-村”三级联动,县社保中心每月派出业务骨干到服务站指导,每季度开展专题培训。目前已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办理”等专项培训5场,培训基层服务人员200余人次。在昭阳街道服务站,刚参加完培训的公益岗人员小李正熟练地指导村民使用“爱山东”APP办理业务。“县里印发了《社保业务服务指南》,还经常举办社保政策大讲堂,我们遇到难题也能随时求助。”小李展示的笔记本里,记录着满满的学习心得,见证着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的点点滴滴。
完善体系补短板 服务网络再升级
去年以来,微山县人社局与农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深化合作,打造31处“社银一体化”合作网点,下放44项高频业务,有效破解了县级政务大厅辐射范围有限、镇街人社窗口少等问题。“社区微保”服务站的加入,进一步弥补了社区(村)级服务短板,更好满足参保群众“多点办、就近办”需求。通过推动服务下沉,微山县逐步构建起“县、乡政务服务中心+银行合作网点+社区(村)级服务站”多级服务体系,群众办事便利度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微山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服务创新,以更多惠民举措彰显社保“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