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近年来,遵义市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与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联席会工作机制融合发展,加强诉源治理,推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高质量发展。
建构合规管理诉源治理格局
实行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合规管理机制,制定《遵义市劳动争议预防化解合规管理办法》,对严重损害劳动者权益和重复产生劳动争议的不合规行为进行识别管理、合规指引、激励整改,帮助企业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劳动争议。
《办法》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识别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不合规行为,以劳动仲裁裁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建议转送劳动保障监察或相关行政部门处理处罚及信用监管,形成促进用人单位整改不合规行为的外部监管机制,以合规整改为激励,促进用工单位源头合规管理。截至目前,500余家企业参加了合规培训,并评定10家律师事务所为劳动争议合规管理第三方法律服务组织,建立企业争议认责和解机制,促进企业合规管理。
建构和谐共建治理格局
创新实施《遵义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联席会工作机制试行办法》,创新企业和谐培育工作机制。推进企业劳动争议自主预防治理向共建、共商、共享治理转变,把大量劳动争议化解在企业一线。创新实行劳动关系协调员对口挂帮共同培育企业的工作机制,每年帮助200余家企业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对和谐劳动关系培育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合规管理、争议协调协商机制建设等讲座,授课和咨询指导300余场次。
建构诉调联结治理格局
深入实施《遵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诉前调解办法》,建构裁前调解与仲裁确认联结争议化解格局。加强裁前调解引导,对调解组织调解实行仲裁确认,开展一站式调解,及时化解争议。
加强裁前调解平台建设,完善裁前调解程序。积极建立市级仲裁院调解中心,与市律协开展的律师入万企服务公益活动相结合,聘任兼职调解员、仲裁员78名,实行裁前调解定期值班服务,开展线上线下调解。同时,发挥“互联网+调解仲裁”系统信息化服务作用,与工会组织联合做好网上调解工作,争取工会经费保障,实行案件调解补助机制。
建构简裁高效治理格局
深入实施《遵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速审办法》,创建案件仲裁新模式。以程序简易化、审理要素焦点化、裁决文书简明化为核心,促进仲裁办案向快捷、简明、高效转变。深入开展农民工工资、工伤赔付等民生有关争议案件绿色通道、速裁审理,极大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
建构多元联合调解治理格局
建立遵义市“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调解机制。以“工会职工维权法律服务+人社调解职能”构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新格局,推动联动衔接、齐抓共管,为劳动者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工会维权、法律咨询、争议调解仲裁服务。同时引入用人单位劳动争议预防化解合规管理认责和解机制,有效实施诉源治理。在新蒲新区综治中心设立遵义市“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调解登记受理窗口,聘请4—6名工作人员参与联调中心调解工作,推动兼职调解员、仲裁员参与联调中心调解。从新蒲新区所在事务所及工商联、企业聘任兼职调解员、仲裁员44名,建立调解员库,轮值参与联调中心经常性工作。推进企业劳动争议预防化解人员代表工会维权方参与调解,提出调解方案,发挥认责和解机制作用,有效调解争议300余件。(王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