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扬中市医保三大惠民项目提升群众获得感

2021.12.17

今年以来,扬中市医保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地方和部门实际,创新提出“医保服务促健康管理”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疾病“预防前移”和医保服务“重心下移”,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了“关爱肺健康·绿色呼吸”“关爱失能人群·家庭病床”“关爱亚健康·慢病管理”三大精准惠民项目,实现了医疗保险基金由被动支付到主动干预的转变。

“关爱肺健康”,守护市民“绿色呼吸”

工作中,扬中市医保局通过业务系统数据分析发现,近几年扬中罹患肺癌人数明显增多,虽然医保基金进行报销,但个人仍需承担较多费用,且晚期肺癌术后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扬中市医保局创新推出“关爱肺健康”项目,计划在两年内对目标人群开展免费低剂量胸部CT检查。通过早诊早治,在全社会倡导“防未病、治小病、保大病”的健康理念。据统计,该项目目标人员将达到27000余人。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依托扬中市人民医院,明确工作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制度,邀请上海影像专家对疑似恶性结节(病例)进行复诊,提供权威诊断。今年以来,为快速推进、普惠更多参保者,早筛工作还拓展到扬中市中医院和新坝镇卫生院。

截至目前,在8261人的实筛中有57人确诊为肺癌,其中95%以上为早中期肺部肿瘤,52人已经过手术治疗恢复良好,都已基本痊愈,人均产生医疗费用4.97万元,人均医保基金报销4.29万元。经分析比对,如果这些确诊人员没有参加早筛,若发展为中晚期,肺癌人均治疗费用将在25万左右,且终身服药、生命质量低。肺癌早筛促进了医疗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挽救了生命和家庭,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绩效,增强了参保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关爱失能人群”,组织团队“上门服务”

扬中市医保中心主任冷新星介绍,2020年7月,扬中市医保局推出“关爱失能人员·家庭病床”项目,采取按人头分级付费的方式,根据医疗护理依赖程度,按轻、中、重度每月分别给予350元至1200元不等的医疗补助,参保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免费的医疗服务。

家住扬中市新坝镇的吴国庆因为一场车祸成为植物人,由于长期卧床、进食依靠鼻饲,导尿管、鼻饲管、胃管等需要定期换管。“以前都是患者出现不适症状了,家人才会找我检查,自从实施家庭病床管理后,我们定期上门对其进行检查、护理,降低了患者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新坝中心卫生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阿明介绍。

家庭病床这一模式,让医院紧张的床位资源得到释放的同时,对于病人来说也可以省下大笔住院费用。据统计,扬中市目前累计建床318张,在建209张,医保基金累计支付30余万元,建床对象多为60岁以上、因疾病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关爱亚健康”,构筑健康“坚固防线”

在“家庭病床”工作推进过程中,扬中市医保局发现,半数以上的病人是因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逐步发展形成。从2021年初开始,扬中市医保局创新试行“关爱亚健康·慢病管理”项目,重点强化慢性病人群的精细化管理。

针对基层卫生室医务人员更熟悉辖区内参保人健康的情况,将慢性病申报业务下沉至基层医疗保障服务站点,并将慢性病售药资格延伸至3A定点零售药店。同时,简化慢病申报流程,明确慢性病申报要求,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最大程度缩短办理时间。

“今年以来,我们还组建了全市慢性病鉴定专家库,从6月1日开始组织全市慢病人群定期免费鉴定登记,根据鉴定结果,提供一次性配售三个月的最大购药量。”冷新星介绍,“我们还将联合定点医药机构,逐步对慢性病参保者提供上门送药便民服务。”

目前,扬中市慢病管理已经形成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三级预防体系,未来还将逐步构建普查、预防、治疗、管理、研究等多途径的三级防治网络。扬中市医保局力争通过5~8年的精细化管控,延缓慢病患者疾病进程,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兑现让更多人享有更好医疗保障的承诺,打造患者健康改善和负担减轻、医院降本增效、医保支出可控的多赢局面。(毛琳 李佩馨)

  • 医保
  • 扬中市
  • 慢性病
  • 健康
  • 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