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医保为民工程”破解群众看病难

2021.11.17

前不久,滨州市医保局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写信的是年逾六旬的居民张大爷,原来,在滨州市医保局的宣传活动中,张大爷了解到慢性病医保报销的相关政策,便进行了申请。“原先不了解医保政策,每月买药得花一千多块钱,后来办理了慢性病申请医保报销,节省了很大一部分开支。再加上这两年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我每月的医药费用只花几百元。”为此,他专门给滨州市医保局寄去了一封感谢信。

医疗保障事关千家万户,提高医保待遇水平是民心所盼。今年以来,滨州市医保局实施“医保为民工程”,持续提高医保待遇水平,确保“该提的提起来”。在去年调整完善居民、职工、慢病、生育等24项医保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滨州市又调整完善了6个方面的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职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额补助、公务员补助等基本待遇体系不断完善。

据了解,在居民医保方面,普通门诊400元封顶线不动,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了60%;在职工医保方面,普通门诊年度报销限额从1000元提高到了1500元,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了65%;在居民“两病”待遇方面,二级医院门诊用药取消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调整为60%;在门诊慢性病方面,居民的乙类门诊慢性病年度支付限额由每病种2500元提高到了3000元;在大病保障方面,职工住院费用从20000元到200000元的个人负担部分纳入了大病保险;大病保险的特药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了80%。

在为群众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的同时,滨州市医保局积极开展“减负”工作,持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围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我们在支付方式、药耗集采、价格管理、长期护理保险等方面锐意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滨州市医保局局长王景军介绍。

记者了解到,今年滨州市医保局打出了医保控费降负组合拳,持续深化医共体、中医药、非公立医院、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同时,积极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57种国家集采抗癌药、慢性病药品全面落地,平均降价幅度60%以上,心脏冠脉支架从2万元降到了700元。深入实施价格管理,调整理顺了288种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价格,对226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内涵等进行了修订及明确,大幅减轻了群众家门口看病负担。

与此同时,全面推进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将重度失智人员纳入职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度失智人员的护理难题。居民王大妈的老伴是滨州市一名退休职工,因患阿尔茨海默症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现在住在养老院,并享受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多亏了咱们的护理保险,现在老伴在这里住着,护理保险每月给报销2000多元,我们自己花钱少了,而且有专人照顾,生活规律了,也不怕他走丢了。”王大妈说。

今年,滨州市还实现了2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保服务站全覆盖。高频事项下沉医院端实现“当场办”“即时办”,符合门诊慢性病办理条件的,在医保服务站直接办理,次日即可享受待遇,目前已为14527人即时办理门诊慢性病待遇确认。同时,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实现省内“一卡通行”,全市1421家职工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全部纳入“一卡通行”结算平台,本市参保职工在省内其他市定点医药机构享受市内同等服务。

“此外,我们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域内与工会互助一单制联网结算,巩固了优抚补助、医疗救助、扶贫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一单制联网结算,有效减轻了异地就医患者的经济负担,免除群众来回奔波之苦。”滨州市医保局党组书记董希国介绍。

  • 医保
  • 滨州市
  • 保险
  • 职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