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8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了《关于举办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据悉,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设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计算机软件测试员(集成电路EDA开发应用)、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工业大数据算法)三个赛项。在竞赛分组设置上,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为双人团体赛,分为职工组、教师组和学生组三个竞赛组别。计算机软件测试员(集成电路EDA开发应用)、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工业大数据算法)赛项均为三人团体赛,分为职工组(含教师)和学生组两个竞赛组别。
竞赛内容分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践操作成绩占80%。大赛分选拔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决赛将于2021年11月中旬在深圳举办。
《通知》明确多项奖励办法: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各组别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若干名;计算机软件测试员(集成电路EDA开发应用)和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工业大数据算法)赛项各组别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若干名。对获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职工组前2名、教师组第1名,计算机软件测试员(集成电路EDA开发应用)和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工业大数据算法)赛项前2名且为职工(教师)身份的选手,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核准后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对获各赛项决赛双人赛项前2名、三人赛项第1名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职工(教师)身份选手,符合申报条件的,按程序向共青团中央推荐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各赛项获得职工组全国决赛第1名(职工组第1名队伍中理论成绩最高者)且符合条件的选手,可在次年度由其所在地按程序优先推荐评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与此同时,大赛对各赛项各组别决赛一等奖获奖队伍的教练(每支参赛队伍指定1名教练),颁发“优秀教练”证书;对获得各赛项各组别决赛第1名的选手所在单位,颁发“冠军选手单位”奖牌和证书;对贡献突出的承办、协办和技术支持单位,颁发“突出贡献单位”奖牌和证书;对选拔赛组织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单位”奖牌和证书;对在全国决赛组织中表现突出的个人(限15人以内),颁发“优秀工作者”证书;对在全国决赛执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限15人以内),颁发“优秀裁判员”证书。
《通知》明确,具有各赛项相关职业工作经历的企业在职人员,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在职人员,以及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全日制在籍学生均可报名参赛。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及取得“全国技术能手”申报资格的人员,不得以选手身份参赛。具有全日制学籍的在校创业学生不得以职工身份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