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袁州区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

2021.07.2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也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以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就业局科学研判大势,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多渠道多举措确保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加强岗位援助和托底安置。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烟花爆竹整顿退出安置对象等人群纳入就业援助对象范围,加大对就业援助力度。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对安置城乡贫困劳动力、“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失地农民、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1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基层公共服务类、公共管理类岗位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安、保绿、保洁及其他后勤服务类岗位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

实施重点群体职业培训专项行动。聚焦就业重点群体、地方特色产业、市场急需工种,全面开展城乡贫困劳动力、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返乡创业培训计划以及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专项培训。

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通过全方位的支持体系,确保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帮扶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100%动态清零。继续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培育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电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和激励。开展好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及服务,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落实青年见习补贴,引导各类用人单位开发更多优质见习岗位,同时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疏导。

统筹抓好其他群体就业。完善支持退役军人返乡下乡创业等政策,建设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平台,组织退役军人参加各类专场招聘活动。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制度。全面落实妇女平等就业政策。切实做好去查能职工安置工作。统筹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解毒康复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等。(刘梦薇)

  • 群体
  • 点群
  • 重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