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方案提出,2019-2021年,安徽省将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到2021年底,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550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8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将达到30%以上。
方案明确,安徽省将开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产业培训,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职业新技能培训纳入补贴性培训范围;支持对劳务派遣人员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将符合条件的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纳入免费技能培训对象范围;对开展脱产安全技能培训的高危行业企业给予支持。
方案还增加了政策有效供给,包括将劳动者每人每年可享受各类培训补贴次数从1次增加到最多3次;对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的,按全日制学制教育毕业生人数或培训实训人数给予支持;改革公办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收入分配制度,调动院校和教师开展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采取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承担补贴性技能培训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激励支持。
方案提出,国家动态公布的新职业,由各市自主确定培训课时及补贴标准;支持各市在省级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基础上制定地方补充工种目录;支持各市在省级培训项目补贴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重点开展地方急需紧缺工种(项目)培训;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培训工种(项目)由企业结合实际需要自主确定,报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即可按规定申领培训补贴。
方案还将补贴性技能培训项目全部纳入安徽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就业社保、公共信用等信息共享比对;加强专项审计和第三方绩效评价,推动第三方线上线下对培训资金的监管;推行“互联网+职业培训”,依托安徽职业培训网络大学建立培训电子档案和学分累计制度。
为推动方案的实施,安徽省人社部门将建立省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协调机制,实行工作情况季报、年报和重大情况专报制度,并加强对各地指导调度。同时,将会同省司法、退役军人等部门研究出台特定领域和群体的专项培训方案,加快推进职业培训信息化建设,强化实名制登记、动态监管等功能,确保培训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加大政策推送和解读力度,促进政策进园区、进街道、进乡村、进校园。
安徽省人社部门还将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与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有机结合,注重职业技能提升政策措施与支持技工大省、制造强省建设政策措施协调联动,不断扩大政策受益面,增强群众获得感。(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