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实践,发挥“公共+民营”机构合力,助力脱贫攻坚。
坚持对上看齐,精准定制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安徽省人社厅出台《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推进扶贫劳务协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安徽省大别山区、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制定《大别山区精准帮扶精准就业精准脱贫专项行动计划》《淮河行蓄洪区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工作实施方案》。
坚持机构助力,精准特色服务
一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精准对接行动。鼓励服务机构主动与贫困县扶贫部门和省公共招聘网对接,集聚优势资源定向征集扶贫就业岗位,供贫困劳动者自主选择。
二是鼓励机构承接购买政府扶贫服务。支持经营性服务机构托管运营贫困县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利用省内外劳务组织渠道,做好企业用工和贫困人员求职需求对接。
三是创新建设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集约利用公共和经营性就业人才服务场所,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近提供政策解读、职业介绍、岗位对接等一条龙服务。
坚持统筹推进,精准就业帮扶
围绕“送岗位到人、送人到岗位,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战略目标,打造“政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转移就业新路径。
一是创新建立“2611”定向招工新模式(建立贫困劳动者就业需求清单、企业岗位需求清单;搭建六大平台,即县内定向招工平台、省内劳务对接平台、省外稳定高质量就业平台、促进就业培训平台、创业带动就业平台、公益岗位兜底就业平台;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落实完善扶持政策)。
二是搭建高质量转移就业平台。由人力资源公司与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者签订公益性岗位合同。
三是开展“接您回家”活动。委托人力资源公司“春运”期间,在机场、车站等地点接送返乡农民工回家。
坚持技能脱贫,精准实施培训
一是放宽脱贫培训工种目录限制。各地可按照《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组织培训,也可围绕当地农业资源、特色产业开发相应工种,自行确定补助标准。目前各市累计开发脱贫培训项目189个。
二是明确脱贫培训资质。通过提高补贴标准、放宽工种限制、调整补贴方式、发放绩效奖补等措施,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每年省财政专门安排2000万元,用于对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奖补。
三是结合扶贫驿站、车间、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