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北流市信访局办公室主任韦永源主动参加新一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担任北流市白马镇黄龙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以来,韦永源牢记党组织的嘱托,履职尽责、迎难而上,带领黄龙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成功实现全村脱贫摘帽目标。
第一书记韦永源(右二)到贫困户家庭了解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注重党建引领,提升村“两委”班子形象
地处北流市南部山区的白马镇黄龙村,有21个村民小组共9042人,耕地面积2299亩(水田2064亩),林地面积9167亩,山多地少人多,是“十三五”贫困村。村里基础设施落后,一些组级道路还是砂石路,部分农户还受“用电难”困扰,村民收入以种植水稻和外出务工为主,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去年3月,韦永源进驻黄龙村后,紧紧围绕今年脱贫摘帽工作目标任务,团结镇包村领导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尽快摸清村情村貌,组织召开全体领导干部会议,共同出谋划策、群策群力,科学制订了全村切实可行的脱贫摘帽工作计划,坚决要完成今年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
村里成立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指导全村脱贫攻坚工作;购置了一批电脑等办公用品,成立了村精准扶贫工作站,负责村扶贫日常事务;设立村扶贫教导队,负责全村扶贫业务知识培训;设置了村档案员和信息员,负责全村扶贫档案的收集整理。全体领导干部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大家按照工作计划、分工要求、岗位职责,有条不紊地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经过一年的政策扶持和贫困户的自身努力,通过严格的强化组织培训、强化入户调查、强化认定程序“三强化”“双认定”,有49户201人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58%。增强“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第一书记工作千头万绪,但韦永源深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他认为黄龙村地处偏远山区,发展也要从“大山”入手,只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完全可以走出一条靠山吃山的发展路子。
争取到上级扶贫资金98.171万元,硬化道路5条1.9642公里;建设村文化小广场,硬化地面397.2平方米;建设大龙塘片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个。协调玉林市供电局为全村新安装电力变压器六台,为贫困户安装家庭用电电表20个,为返乡发展户安装动力电表2个,为黄龙村三红蜜柚基地安装80千瓦变压器1台(含线路1公里)。
成立北流市万象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方式,辐射带动全村群众在山上种植三红蜜柚脱贫致富。现黄龙村已有70户贫困户成为合作社的成员,优先安排贫困人员就业120多人,为贫困户增收约1.5万元;吸纳黄龙村扶贫资金15万元入股,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95万元。基地计划2019年投资500万元扩建二期工程,扩种三红蜜柚500亩,增加贫困户用工200多人,预计为贫困户增收约150万元。
同时,针对多年来村集体收入薄弱的问题,韦永源协助黄龙村依托村民合作社,成立黄龙村劳务公司,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去年9月,公司通过整合上级各种扶贫资金50万元入股到其他公司获得分红的方式,当年实现利润4.2万元,为黄龙村村级集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注民生冷暖,为贫困户办实事好事
韦永源来自农村,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农村贫困户倍加关注。
去年10月17日上午,韦永源接到群众反映,谢屋组谢正某因工伤生活不能自理,生活困难。韦永源立即冒雨带领工作组入户进行核验,了解情况属实后,即刻商量对策,并帮其顺利办下了低保,在一天时间内为其解决了一个困扰多时的难题。
为了让贫困户致富“学有榜样,做有规范,赶有目标”,韦永源多次走访本村的致富能手,精心选择了三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适合贫困人口就业事业基础的致富能手作为带头人,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和指导条件成熟的贫困户创业增加收入。韦永源了解到罗某华在深圳市松岗镇光明新区创建有一家电子厂,主要生产供应大学生做实验用的电子产品,产品需要手工加工,便动员罗某华将该厂初级产品由在外地加工制成成品改为由黄龙村加工,使贫困户赚取加工费来增加收入。目前,该厂在该村设有一个收发货点,每天早上发货给全村群众,下午收货发回深圳,每户每月收入约1500元,每月增加本地群众工资收入约10万元,其中每月增收贫困户工资收入约2万元,解决了部分不宜外出或不能外出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甘猛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