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潜山市积极打造“就业扶贫驿站+电商服务中心+就业服务平台”三大载体,全方位、多角度推动就业脱贫工作。
就业扶贫驿站,让贫困户就业在家门口
为谋划好就业脱贫工作,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潜山市通过利用废旧村部、学校,空置的企业厂房,实现沉睡中资源复活,建成一个个就业扶贫驿站。在布局上,以“立足一点、辐射周边”为原则,形成了一个个“20分钟就业圈”。在就业脱贫模式上,开启“输血变造血、驿站扶老乡”新思路,让就业扶贫驿站成为就业服务的新阵地,让贫困户不出乡镇、行政村就能获得培训机会和就业岗位、享受到公共就业服务。
从2017年起,潜山市先后建立就业扶贫驿站35家,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07家,居家就业扶贫基地477家,累计开展技能培训2397人次。
走进槎水镇油坊村扶贫驿站,进入车间,我们看到的是忙碌身影,听到的是欢声笑语,她们的家庭亦或是因残致贫、亦或是因病致贫,可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同我们所有人一样。在这个车间,38岁的储成龙,正因为家庭贫困,不愿意不好意思同他人过多交流,慢慢地性格也就孤僻了起来。自从油坊村有了就业扶贫驿站,在这里上班的储成龙,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实际操作,技巧慢慢熟练的他,从当初每天完成200多个脱脂纱布口罩到如今的1200多个,工资随之有了明显上涨,自信心也有了恢复,笑容也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更可喜的是他偶尔还会与他人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像槎水镇油坊村扶贫驿站这样的就业网潜山市正在紧锣密鼓的编织,这些驿站,打开的不仅是贫困户沉封已久的心结,更重要的是让贫困户感受到政府政策的温暖。
电商服务中心,让农产品飞奔在网络上
眼下,“互联网+扶贫”已成为潜山扶贫的又一篇章。近年来,潜山市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开启电商扶贫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做活电商服务中心,让农产品飞奔在网络上,助力脱贫攻坚。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计带动1421户贫困户增收。
痘姆乡鞔鼓村村民王中华,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的小女儿2007被确诊患有先天性Ⅰ型糖尿病。从那时起,整个家庭陷入了“治病、借钱,借钱、治病”的无奈,也就此背负上沉重的外债。“既要全力给女儿治病,又要尽快摆脱贫困”,2016年,在村两委和亲戚的支持帮助下,王中华在家中养起了土鸡、养起了家兔。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提升,销量却成了新的问题。为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鞔鼓村以电商服务中心为支点,帮助王中华开起了网店,做起了网销。从微商,到淘宝,到拼多多,王中华的土鸡、土鸡蛋、家兔已飞奔在网络上,销售到全国。如今,王中华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帮助其他农户和贫困户实现了带动性增收。
就业服务平台,让劳动者收获在微笑中
“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助力精准扶贫”,潜山市通过就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各项服务,切实提升劳动者的幸福指数。
城里乡下联动、室内户外并举。2018年,潜山市人社局通过举办“春风行动”、“公益性岗位对接会”、“就业脱贫专场招聘”等大型招聘会92场,群发短信15万条、传单7.5万份,打造“每月逢8就业招聘日”、“特殊群体招聘日”等品牌活动,服务215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13420名劳动者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4112人,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积极落实创业培训工作,开展创业培训22期培训草根创业者660人。推进创业贷款工作,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55万元。
如今,潜山市通过就业服务平台,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报告制度、实行登记失业情况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报告及就业失业监测制度,实时掌握全市就业形势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综合运用稳岗补贴、技能培训、以工代赈、创业贷款、生活帮扶等措施,稳定全市就业局势,让劳动者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蒋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