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理论知识,企业讲怎么操作,这样的培训很适合我们。”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贫困人员张彩霞说。
张彩霞在前庄村扶贫车间上班,经过一个月的以工代训,现在已成为熟练工人。与未参加以工代训的员工相比,月工资多150元。
据隆德县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王鹏介绍,隆德县采取以工代训的培训模式,推行工学结合,员工边培训边生产、边生产边培训,掌握技能后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隆德县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牵头组织各乡镇为各村扶贫车间招收工人,然后委托吴忠市翔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为期30天的新招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将他们培养成产业工人。
在前庄村扶贫车间上班的李琳,参加培训后,每月都能顺利完成企业的工作量。如今,她已经是扶贫车间的小组长了。“现在我在家门口上班,收入增加了,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李琳说。
“企业在培训中足额提供培训所需的原材料进行以工代训,确保培训不走过场。同时,培训机构与企业密切配合,按照企业岗位需求设置培训内容,使理论学习和生产实操无缝衔接,做到培训、生产两促进。此外,新招员工根据不同车间、不同岗位的需求,强化学习,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知识、技术结构有新变化,工作能力有大幅度提升。”王鹏说。
贫困人员李强强进了扶贫车间、参加了以工代训之后,一个月可以赚2000多元。“企业有适当的保底工资,主要还是靠计件,我做得多自然就拿得多。”李强强说,“有收入就有底气了,过去兜里没钱的日子真不好过。”
贫困人员罗秀真已年过六旬。“过去我一直在家照顾老伴、孩子。现在,扶贫车间建到了家门口,要是家里没事,我就溜达几分钟到车间工作。边聊天边挣钱,能干多少是多少。”
今年,隆德县出台《2018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农村人造花扶贫车间及外发点稳定就业奖励办法》等文件,建设扶贫车间等载体,帮助贫困人员脱贫。乡镇政府为责任主体,负责本乡镇范围内扶贫车间的统筹、协调、建立、宣传等工作,做到“贫困村、贫困户在哪里,扶贫车间就建在哪里”。
目前,该县采取“企业+车间+贫困人员”的模式,已建成扶贫车间10个,就业扶贫基地6个,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该县建立人造花产业外发点23个,带动1000多名群众居家从事人造花加工,贫困人员日收入可达60至100元。
“我们将建立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长效帮扶机制,2020年之后,脱贫群众可以继续在车间务工,有稳定的收入。”王鹏说。(记者 赵文 通讯员 苏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