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技能行动 开拓帮扶发展新空间——江西省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助力脱贫攻坚有实招

2018.06.27
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具有30年光辉历史的老牌技工院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近年来,该校以国家扶持贫困移民就业为契机,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惠民政策和措施结合起来,打捆使用,针对各县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水库移民户子女推出帮扶措施,与市扶贫移民办联合开办特色扶贫班,为贫困学生全免各类学费、杂费,让贫困学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开辟“绿色通道” 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学生 该校以就业为导向,将招生关口前移。组成招生小分队,赴修水、都昌等贫困县对口招生,主动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和学生就业愿望等需求信息,掌握清楚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适龄初、高中毕业生的情况,实施精准招生策略。开设了“昌河汽车班”、“九江中船班”定向培养,并且和用人单位签定了用人合同,毕业生毕业后就可直接就业。 在招生名额非常紧俏的情况下,对有意愿入读该校的九江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招生各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证入学,确保应学尽学。优先选择报读专业,该校所有专业对贫困学生开放并优先安排。优先就读校企定向班,让贫困学生接受好的培养,表现突出的学生优先享受企业奖励。由于近两年该校办学质量和社会认

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具有30年光辉历史的老牌技工院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近年来,该校以国家扶持贫困移民就业为契机,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惠民政策和措施结合起来,打捆使用,针对各县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水库移民户子女推出帮扶措施,与市扶贫移民办联合开办特色扶贫班,为贫困学生全免各类学费、杂费,让贫困学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开辟“绿色通道” 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学生

该校以就业为导向,将招生关口前移。组成招生小分队,赴修水、都昌等贫困县对口招生,主动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和学生就业愿望等需求信息,掌握清楚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适龄初、高中毕业生的情况,实施精准招生策略。开设了“昌河汽车班”、“九江中船班”定向培养,并且和用人单位签定了用人合同,毕业生毕业后就可直接就业。

在招生名额非常紧俏的情况下,对有意愿入读该校的九江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招生各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证入学,确保应学尽学。优先选择报读专业,该校所有专业对贫困学生开放并优先安排。优先就读校企定向班,让贫困学生接受好的培养,表现突出的学生优先享受企业奖励。由于近两年该校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快速提升,招生形势不断好转,每年招生指标都提前完成。为保证每一个愿意来学校就读的贫困子女进得来,该校每年都会预留部分招生名额,保证应收尽收。

二、多措并举 确保每一名贫困生不因经济困难而缀学

除按国家政策享受免学费以外,该校给扶贫班学生减免书本费、住宿费、考证费,实行零费用入学,自2014年开办扶贫班以来,该校每年为贫困生减免学杂费近百万元。在助学金评定时,向扶贫班学生适当倾斜。对少数生活费有困难的学生,该校积极争取企业老板和社会爱心人士对学生进行结对帮扶。该校还优先组织符合年龄条件的扶贫班学生进行暑期勤工俭学,在校内想办法提供一些勤工俭学岗位,确保每一名贫困生不因经济困难而缀学。

贫困生的表现也扭转了家长对技校的偏见。都昌县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周董事长说,“王霜霜同学从小在太阳村长大,她现在过得自信阳光,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的3年学习生活让她跟以前相比判若两人。”近年来,该校坚持成人与成才两手抓,优先安排技能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到扶贫班任教,三个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系部负责人都在扶贫班授课或指导实习。按照不同教学阶段和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问题和教育活动,如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每学期一次的“我能出彩”,每学年一次的“工匠激励我前行”、“红五月”等,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三、“扶上马,再送一程” 就业脱贫效果明显

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该校已形成了类、交通类、信息类、电工电子类、轻工类、建筑类、财经商贸类、服务类等8大类共15个有一定优势的专业。其中汽车维修、数控加工、计算机技术等专业是该校近年来就业前景最好和实训设备最强的专业,该校选定这三个专业开设扶贫班。毕业后,优先安排实习,并按规定享受福利报酬,优先推荐就业,选择一批优质的企业岗位,优先推荐贫困家庭学生就业,优先享受技能晋升培训。对毕业后有技能晋升意愿的贫困家庭学生优先提供高级技工教育,并享受相关优惠,有利于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2014年和2015年两个年级170余名扶贫班学生现已分别走上就业和顶岗实习岗位,他们分别在江苏远洋数据科技、九江昌河汽车、福建奔驰、菲尼萨光电通讯等工作待遇高、发展空间大的合作企业实习或就业,平均月薪超过4000元。通过学校的精心培养,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很懂事,生活节俭、工作勤奋,能自觉扛起摆脱家庭贫困的担子,尽可能多的把积攒的钱补贴家用。如15级的王斌、吴若根现在工资都在6000元以上,每月补贴家里3000多元,基本实现了“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

 

( 责编:lj )
  • 职业培训